靈隱寺,創建於大正13年(1924),初名「感化院」,因同時祭祀諸葛亮,所以當地人又稱「孔明廟」。
後來才改名為「靈隱寺」。
整個靈隱寺院區,除了大殿已改建為新廟,其餘院內建築,包括光復初期增建的建築,大致都保有日式風格,
再加上隨處可見的石燈籠,院區散發著濃郁的古寺氣氛。
例如極樂殿、靈寶塔、靈壽塔、無緣塔等建築,都使用日治時期流行的洗石子石材,也帶有巴洛克建築風味。
此外,佔地遼闊的寺區,還有不少自然或人文遺跡……
大殿旁,有一座同治年間的陳廷珪古墓,後代子孫在墓旁立碑敘述先人事蹟;
有人搜尋有關陳廷珪的資料, 說是同治年間的詩人 (見台灣詩乘) 云爾 ,
資料上顯示該員為嘉慶年間台灣縣學增生…… 然而就地緣上的關係看來 , 兩者應非同一人 。
應該只是拓墾當地的陳姓家族的先祖罷了?
臺灣的陳氏家族,除了“開漳聖王”派和“南朝”派之外,尚有其他二、三十個支派,
包括南院派、漳湖派、漳南派、銀同碧湖派、蕉嶺縣派、江州派、同嘉禾派,南岐派、霞簝派、西源派、登瀛派、
尤俊派、高美派、珍山派、浙江嵊縣派、浯陽派、饒平分派、上宅派、西亭派、七郎公派、下坑分派、鑾井派、
赤湖派、霞宅派、漳州蘆溪派、永華公派……等等。
由墓碑上的銀同看來, 不知是否為銀同碧湖派下……
按《 潁川銀同碧湖陳氏族譜》謂:
粵自始祖來居於此,其鄉曰湖前,而其號曰碧湖,蓋因東北原有二湖, 一曰頂湖,一曰下湖,故因以湖名鄉也。
推測其先人由金門渡海來台的機率很高 ?
金門雄峙閩海為福建省之一縣,早期屬於泉州府同安縣轄,舊名浯洲,仙洲,浯江,浯島諸稱。
宋代靖康之亂陳氏更多南移,而浯島陳氏祖先又在往後數朝由漳、泉一帶,有十三陳之稱。
考其遷浯始祖,計分七支……
所謂銀同碧湖派是以陳一郎(光祖)先生為始祖,於宋朝由晉江遷居浯州(金門),
查有資料的是陳忠直、陳旺及陳甫父子的入墾竹塹 水田以及竹北一帶的記載…….
陳信齋 (1867- ? ) 1895 保良局長 , 1898 保甲局副長及衛生組合長 , 1901 新竹廳參事 兼任新竹街長及區長 ;
其祖籍也是同安 ( 古稱銀同 ) ;
不知有沒有甚麼樣的關係?
前清秀才,新竹廳長陳信齋是與我們同族,登瀛派。
其實登瀛的祖籍也是同安。
前清秀才,新竹廳長陳信齋是與我們同族,登瀛派。
其實登瀛的祖籍也是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