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膺(1895-1964)原名福鼎,字君武,號雁月,江蘇太倉人。
狄君武早年考入北京大學。1919年春,北京大學學生會成立,北京大學的學生救國會全體成員均參加了北京大學學生會。
新潮社成員過去不參加學生救國會,五四運動後,經李大釗說服,轉而參加運動,並派羅家倫、康白情為代表參加北京大學學生會。
無所屬的陳公博、狄膺(狄福鼎)也參加了北京大學學生會。
1919年,狄膺自北京大學畢業。1920年,赴法國留學,其間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5年畢業歸國後,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秘書、中國國民黨南京市黨部宣傳部部長、中國國民黨江蘇省
黨部指導委員、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國防最高委員會第三處處長等職務。
1949年,狄膺赴台灣,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紀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64年3月15日,狄膺在台北市病逝。
狄君武死於古稀之年,後半生自號「平常老人」。
然而他的大半生實不平常,都在國民黨的官僚體系裏打轉。
從參加辛亥年上海光復之役、追隨吳稚暉赴法參加「勤工儉學」式的深造,以至於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秘書、
中執委、中監委秘書長等,堪稱元老。
但是在本質上,狄君武還是一個詩人,
詩風清雋不群,瀟灑多姿,別是一種於清代同光、光宣以下,極為難得一見的宗唐風格。
由於他寫詩是從晚唐入手,雕辭靡麗而看似決不費功,每每於賓客圍觀之中,逞一時興會,攘臂捉毫,
立寫數十副對聯贈人,落款處題的是他早年用的名字:狄膺;而於狄膺之下,更署「行在」二字。
「行在」是舊社會裏帝王專用的語詞,
說狄君武有帝王之思,
倒不如說他順手就要開開帝王的玩笑,是個恢拓不羈的人物。
狄君武的墓園不知何典故落腳於新竹市的青草湖畔 ?
墓道上立有牌坊, 墓碑則是由于右任所書 ,
靜靜地隱沒在
靈隱寺前的雜木林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