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北門鄭家可稱為竹塹第一世家。鄭氏原籍四川,明末清初因避動亂,由漳浦先遷金門再轉赴台灣謀生;
中試後返回金門營建家廟光宗耀祖(1848);隨著鄭氏在台灣的發展,道光18年(1838)興建新竹進士第,並與家族成員
陸續在舊有的房舍基礎上改建吉利第(1844-1851)、春官第(1852)、鄭氏家廟(1853),
象徵了以他鄉為故鄉,在台紮根的重要宣示。
鄭氏由浯江渡台發展,而兩地鄭氏家廟的興築和祭祀重心的轉移,可以反映近百年來大陸和台灣之間移民的價值取向,
蘊涵的文化現象意義深遠不宜輕忽,這段過程,基本是一個清代閩南移民史的典型例證。
道光三年(1823)鄭用錫殿試中第109名進士,為以台籍名額中進士的第一人,稱「開台進士」、「開台黃甲」,
而其辭官回鄉所居之宅,即「進士第」。
而其因中甲而曾任職於禮部,「春官」一詞由此而來。
而進士第、春官第昔時也為身分地位的象徵,同樣代表著北門鄭家……
再者,鄭氏一族為中國近世商人鼓勵子第讀書仕進,進而取得功名的代表之一,宅第、商號本就密不可分,
故不可忽略「吉利」在此種「商、士」家族中的地位。
鄭用錫,字再中,號祉亭,人稱開臺進士,也稱開臺黃甲,其先人先遷居金門,而於乾隆年間渡海來台,
初居苗栗後龍,鄭用錫出生後,又因避械鬥而移至竹塹北郭。
當時台灣位於邊陲,要參加科舉考試困難不易,但鄭用錫自幼聰慧,
嘉慶十五年中秀才(1810),嘉慶二十三年中舉人(1818),道光三年(1823)赴京殿試,賜二甲進士出身,
對於新竹的文風倡導不遺餘力,有竹塹詩人之稱,咸豐八年(1858)逝世,享年七十一歲。
鄭用錫於道光18年(1838年)辭官返家,著手興築鄭家宅群,而以「進士第」為主建築,
向左依次延伸為「春官第」、「吉利號」、「鄭氏家廟」為面寬五開間格局,方位坐西北朝東南,
三進式四合院形制,逐年依序連棟建築,建築面積十分龐大。
該宅群,以梳理式的「金門厝型」為藍本,是一個封閉式的小型社群,儼然是金門聚落建築的翻版,
也代表著緬懷浯江原鄉之意,為台灣早期「金門厝」建築的典型代表。
如今吉利第已傾圮 , 而春官第亦已面目全非……
進士第及周邊建築群興築至今已近二百年,對新竹地區的發展過程佔有重要之地位,
無論由歷史或建築的角度觀察,都是一批極具價值的文化資產。
應儘快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