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街鄭氏家族 , 發源於四川,後進入福建,後遷移到漳浦,明末遷至金門。
繁衍至第三世時,家族中的一支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前後渡海來台,落腳於後龍。
初以農、漁維生,第四代轉從商,鄭崇和、鄭崇科兄弟等人進入讀書人的社群,建立家族的社會地位。
乾隆五十四年( 1789 )前後移入竹塹,依族譜的記載,鄭崇和「設教於淡,因家焉」,居住的地點為「城北水田街」,
即北門街現址。經過經營成為竹塹地區大家族,並參與地方建文廟等公共事務活動。
道光三年(1822 ),鄭用錫中進士;更使得鄭家地位從地方提升為影響全台的家族……
科舉取才的清朝社會中,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是文人士子的最高榮譽。
出生新竹北門的鄭用錫,經過一關關的考試,嘉慶二十三年 (1818) 中舉。他和另一位新竹人郭成金(二人同是新竹出身的舉人),
以台灣籍子弟的身分,參加道光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
結果他以台籍身分獲得等同於進士資格的保障,一舉成名, 成為 「 開台進士」,又稱「開台黃甲」。
鄭用錫當時是考上第三甲(另有一甲二甲)第一百零九名,屬「同進士出身」,這塊道光皇帝賜的匾額由鄭家保存著。
算是清朝首次設有保障台灣籍名額而中舉的第一人。
鄭用錫中進士後,曾在京城擔任禮部鑄印局員外郎,花翎四品銜。
道光十七年(1837)因念雙親尚在而還鄉,翌年興建進士第。
新竹市志記載,鄭用錫興建的進士第,採三進合院式的配置形式,中軸線上退凹式門廳後的天井較小,
以便留出兩側廂房空間,左側再增設服務性廂房。
這種手法基本上是一種相當接近同安地區的建築風格。
所用建材多由大陸運來,而門廳外的花磚、石雕、水車堵泥塑花飾,以及宅內木作雕刻益頗為精美,
深具保存之價值。
進士第為一座三進二院的閩南傳統官宅建築,屋頂為四個翹起的正身燕尾,
牆面是用燕子磚砌成的斗子牆,磚砌成圓制錢圖案,正門上掛著藍底金字的進士第匾額,
可惜匾額已經被竊,現在掛的是仿造的匾額。
從進士第正門入口退凹兩重,屋頂燕尾翹脊,拼花磚牆與螭虎漏窗細膩精緻,屋內大木結構兼具抬梁與穿斗特色,
宅第面寬四開間,縱深三進,坐西朝東略偏南等規格,
充分展現當時鄭家在新竹的地位與能力。
目前列為國家二級古蹟,但為私人住宅,不予開放參觀。
宅落上方已加設鋼棚 , 至少對於此一古蹟做暫時之保護 ;
但真正的維修不知何時才會開始 ?
將來也有對外開放的可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