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1666.JPG - 再訪  新竹鄭氏家廟

鄭氏在新竹是名門望族之一,位於北門外的鄭家,屬竹塹浯江鄭氏一系,於1720年至1760年間,由金門 遷徙台灣,

道光年間鄭家為飲水思源先在金門興建家廟,1853年鄭用錫與堂弟鄭用鑑商議,由八大房 共同出資,在北門街創建鄭氏家廟,

議定每年上元節與冬至個舉行祭祀一次。

IMAG0454.jpg - 再訪  新竹鄭氏家廟IMAG0455.jpg - 再訪  新竹鄭氏家廟

 

 

乾隆三十九年(1 7 74) ,鄭氏第三代及第四代先後遷居臺灣苗栗後瓏溪洲,渡臺者有鄭國唐三子鄭崇吉、四子鄭崇和兄弟,

鄭國慶、鄭崇封、鄭崇科父子等人。

乾隆五十一年(1 7 86) ,林爽文亂起 鄭崇科舉家逃難寓塹( 1789) ,鄭崇和落籍竹塹。

 

DSC01661.JPG - 再訪  新竹鄭氏家廟DSC01662.JPG - 再訪  新竹鄭氏家廟DSC01661.JPG - 再訪  新竹鄭氏家廟

 

鄭崇和東渡臺灣時已具有監生的身份,其除了在淡水廳竹塹地區從事教讀之外,同時開設「協和」店,從事經商買賣。

嘉慶十一年(1806) ,鄭崇和開設「恆利商號,從事海口質易。次年,與謝鷹在後瓏(今苗栗後龍)合資開設「恆和」, 

由於善於理財經商, 不久財富累積,家質日益富裕。

 

DSC01656.JPG - 再訪  新竹鄭氏家廟

 

 

除了鄭崇和以外,鄭家尚有多位善於理財經營致富者,諸如成立行郊「吉利」號的鄭用鈺、成立行郊「恆升」號的鄭德均

成立「利源」商號的鄭用誤、成立「永承」商號的鄭如蘭,以及實業起家的鄭用哺、鄭用鍾等人。

 

DSC01657.JPG - 再訪  新竹鄭氏家廟DSC01658.JPG - 再訪  新竹鄭氏家廟

 

 

道光三年(西元1 823 ) ,鄭崇和次子鄭用錫(文衍) ,舉癸未科進士,家族地位一夕驟昇,聲名大噪,名震北臺。

爾後,鄭氏子弟表現大放異彩,科名蔚起,經由科舉正途出身者,計有進士1人、舉人1人、貢生6人、生員1 4;

異途出身者,有捐納33人、軍功1 7人。

 

DSC01659.JPG - 再訪  新竹鄭氏家廟

 

 

由上可知,鄭氏家族活躍於清代臺灣社會當中,具有相當的社會地位與家族聲望。

 

 

道光十年 ( 1830 ),鄭氏先在金門興建家廟,咸豐三年(1853)在新竹北門外興建鄭氏家廟。

 

 

 

新竹市志記載,鄭氏家廟為三間二進單院配兩側廂廊,左側帶單路護厝的合院格局,與相鄰的吉利第、春官第、

進士第共同組成大規模的建築群。

由前埕的八卦形鋪面頂點開始,家廟平面以正方的觀念作為組織原則,整體空間結構十分嚴謹。

 

DSC01708.JPG - 再訪  新竹鄭氏家廟DSC01660.JPG - 再訪  新竹鄭氏家廟

 

木構架結構合理比例優美,襯以適度的雕飾,益顯其藝術價值。

 

 

 

 位於北門街185號的家廟建築材料多由大陸運來,營建匠師則以同安 金門一帶工匠為主,

前埕石作旗竿座與廟內牌匾,皆為重要文物,右側與吉利第間的紅磚斗子砌夾牆、隘門,燕尾脊等,都能反映出

這座建築物受金門地區建築影響的獨特風格。84年初因蹋陷而全面翻新。

 

DSC01663.JPG - 再訪  新竹鄭氏家廟

 

前埕由石板鋪砌,左右各立旗杆兩對,夾杆石及底座完整,然旗杆已失。

三開間檐廊式前殿,面寬為鄭氏家宅建築中最小者,但磚雕與花式磚砌卻最為雄偉。

正殿為敞聽形式,大木製作考究,樑下多用鏤雕的隨樑,瓜柱的造型特殊。

 

DSC01665.JPG - 再訪  新竹鄭氏家廟
DSC01664.JPG - 再訪  新竹鄭氏家廟

 

此外,正殿內鄉賢、恩元、文魁、進士等匾額林立,

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鄭氏家廟每年有春秋二祭祀,分別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的春祭,以及冬至日的秋祭

鄭氏後裔八大房的代表均返回家廟與會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