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3233.JPG - 寶山  雙溪  鄭家墓園

山鄉客家聚落之形成時點,可溯及至清領時期,漢人大批入墾寶山主要發生在清代金廣福墾號入墾前後(1835-1845),

在此之前,寶山鄉所在區域為平埔族社蕃出沒之地,山多林茂之地形與社蕃民風強悍加上出草之習,漢人多不敢越雷池一步,

直至康熙60年(1721年)福建巡撫楊景素在寶斗仁庄(寶山鄉寶斗村)附近立石定番界,才顯示當時漢人的活動足跡至此。

 

DSC03228.JPG - 寶山  雙溪  鄭家墓園

 

在金廣福入墾以前(道光15年)雖陸續有客籍移民於本區外圍墾拓,如鹽水港溪上游的寶斗仁、新城(寶山新城村)

及隙仔溪上游的雙溪、大崎等地,但由於土著時常出擾,耕地往往因而隨墾隨棄,開墾狀況並不穩定。

當時閩粵移民拓墾以竹塹城為主要區域,官方於今寶山鄉北側設隘防「蕃」,史載嘉慶20年間(1815年)有墾戶郭勃、

陳環、蘇春合資設立雙溪、大崎、金山面三隘8拓墾葫蘆肚;又約道光6年於石碎崙(今雙溪村西方)設隘,西與南隘、

茄苳湖,東與員山仔、三重埔等隘連成隘線,是金廣福墾號成立前竹塹城與大隘寶山地區之隘勇防線。

 

DSC03230.JPG - 寶山  雙溪  鄭家墓園

 

保生宮地處大崎村中心位置。主祀保生大帝,即受敕封之福建同安人吳飛冀之神位,為閩南屬性的神祇。

本區拓墾時期,大崎一帶常有生蕃為害(據說當時原住民多聚居於保生宮東南面之皇帝殿),漢人為求平安,遂從南寮槺榔

請來保生大帝金身來此奉祀。後由當時郭、陳、蘇三姓墾首及隘丁捐獻大崎庄基地,於1829 年(清道光9 年)10月建廟。

 

 

 

祭祀圈包括了大崎村一部分、雙溪一部分、二坪、鹿仔坑、葫蘆肚、大崎頭等地。

本廟歷經四次翻修,昭和八年(1933) 時,由彭萊新發起,鄭河傳、江榮玉、江茶圳、許阿泉、傅阿樟、謝阿剛、謝阿信

等地方仕紳共同參與,以紅磚建廟,昭和10 年冬完工。

 

DSC03229.JPG - 寶山  雙溪  鄭家墓園

 

第四次則民國58 年由彭紹光擔任建廟主任委員,民國60 年完工遂成今廟貌。

其中鄭河傳所屬的鄭家即當地的主要地主…….

 

按新竹鄭姓宗親共有九個支派,北門鄭家只是其中之一。

其他還有風空鄭家(祖籍廣東嘉應州平遠縣月(熱)水鄉橫樑溪村),以及本篇所介紹的泉南(南金) 派鄭家 ;

 

DSC03231.JPG - 寶山  雙溪  鄭家墓園DSC03232.JPG - 寶山  雙溪  鄭家墓園

 

在雙溪村外有一處鄭家墓園, 其中共計墓塚20餘座 , 郡望俱以南金表示 ;

 

墓中之人有鄭華讓、鄭安詩、鄭云詩等 , 文史上並無相關佐記, 不知該家族的梗概 ?

所謂的南金, 似乎是指該派的祖先從南安, 經由金門, 再到台灣新竹來的一路遷徙過程 ………

 

DSC03233.JPG - 寶山  雙溪  鄭家墓園

 

 據文史資料顯示: 此一派下曾經出過一個文舉人—鄭維藩 ,

按:

鄭維藩,譜名國柱,字奠臣,又字价人,道光十九年(1839)  出生於竹塹湳仔莊、

性好潔淨、平和恭謹,和 氣迎人,鄉黨亦樂於交往。家中藏書豐富,經史之外,山醫 命卜仙佛等書亦多。

 

DSC03238.JPG - 寶山  雙溪  鄭家墓園

 

鄭維藩自幼浸潤其間,母彭氏督促亦嚴, 課業日漸精進,詩文尤為淡水廳同知嚴金清推重。

 咸豐十年(1860)取進台灣府學,為附生。同治十二年(1872),取中癸酉科舉人。

 

泉南(南金)派鄭氏一族自金門東渡來台,歷經百餘歲,始獲文科舉人,族人皆大歡喜,以為舉族光寵 ;

但因旨趣不在仕宦,終身以課館授 徒為志。   

同治十一年(1871),鄭維藩編修族譜,將其歷代之著有功蹟者各 綴以正傳,

「其秩序及文字之整然,尋之竹城各大家譜,誠 所罕見」。

 

DSC03237.JPG - 寶山  雙溪  鄭家墓園

 

其中閨閣列傳,別創新例,備載鄭氏節孝 ,節烈諸傳,附以旌表稟狀,錄存文獻之功甚多。

楷書兼融歐陽率更深秀挺健之姿,並顏魯公轉折收納內斂溫厚之筆力。

於平淡中見其穩建……

 

DSC03234.JPG - 寶山  雙溪  鄭家墓園

 

當時另一位活耀於新竹一帶的舉人鄭家珍, 其祖籍也是南安一帶 ,

按 :

 

鄭家珍(1866-1928) 字伯璵,號雪汀,竹塹(今新竹市)城外東勢莊人,祖籍泉州南安。

鄭氏出身農家而勤學,自弱冠受業於竹塹通儒陳錫茲門下,深受陳氏之器重。又好讀近世譯本,精於術數之學。

光緒甲午(二十年,1894)中舉人,翌年割讓台灣,鄭氏遂攜眷回到福建泉州,在晉江城內開館授徒。

 

DSC03235.JPG - 寶山  雙溪  鄭家墓園

 

當道推其算術為八閩第一,

明治四十一年(1908)保送專科,取錄全省算術第一名,會考二等,籤分鹽運大使,

任豐州學堂正教習兼勸學所長。自19131927年,鄭氏屢次往返新竹、泉州之間。

自大正八年(1919)起開始應聘在新竹講學,生徒頗多,有功於日人統治下的漢學傳承。

 

DSC03236.JPG - 寶山  雙溪  鄭家墓園

 

昭和三年(1928)返泉州省親時,病故於南安祖厝,享年63歲。

 

不知與此間這一家族是否有關 ?

 

因墓園多已修建 , 不知其年代為何……….

 

 

 

 

 

 

0

6 留言

  1. gyoza 2016 年 1 月 12 日 於 下午 11:50

    這幾座應為「新竹鄭卿記」派下先人之坟墓。「華」為南金鄭氏12代,「詩」為14代。
    南金鄭家在新竹地區更早於鄭卿記的祭祀公業,尚有鄭廷餘公祭祀公業。鄭廷餘(1701~1767)為鄭文尚之祖父,在雍正、乾隆年間時,偕兄弟廷語、廷從三人渡臺,初居紅毛港,至子鄭志德(仲顯)時與姪文尚(兄仲榮子)移居湳雅庄。

    「鄭卿記」為鄭仲顯與姪鄭文尚所創。鄭文尚(1771~1823)為南金鄭氏第10代,初以墾戶經商致富,子四章球、章琪(琛)、章玲(環)、章珊(琨)。四子鄭琨(1798~1845)為前清貢生,子希哲、希捷(華捷、捷元)、茂方、春江、青照。鄭琨次子華捷為繼室盧氏所生;茂方、春江為妾黃氏所生,2人皆早殁;希哲、青照為螟子。
    淡新檔案有希捷、希哲以及與堂兄弟希康、大經(華邦)在道光年間互爭爨的資料。

    而格主所說的舉人鄭維藩(國柱)也確實是這系統下之一支,「國(藩)」為南金鄭氏13代。
    另外日治時期的士紳鄭雅詩(1880~1946),為華捷之孫,鄭國興之子。世居北門外東勢庄,米穀商,與林在輝合夥設立芳源商行、製造酒類,1915年獲授紳章。

  2. gyoza 2016 年 1 月 12 日 於 下午 11:50

    這幾座應為「新竹鄭卿記」派下先人之坟墓。「華」為南金鄭氏12代,「詩」為14代。
    南金鄭家在新竹地區更早於鄭卿記的祭祀公業,尚有鄭廷餘公祭祀公業。鄭廷餘(1701~1767)為鄭文尚之祖父,在雍正、乾隆年間時,偕兄弟廷語、廷從三人渡臺,初居紅毛港,至子鄭志德(仲顯)時與姪文尚(兄仲榮子)移居湳雅庄。

    「鄭卿記」為鄭仲顯與姪鄭文尚所創。鄭文尚(1771~1823)為南金鄭氏第10代,初以墾戶經商致富,子四章球、章琪(琛)、章玲(環)、章珊(琨)。四子鄭琨(1798~1845)為前清貢生,子希哲、希捷(華捷、捷元)、茂方、春江、青照。鄭琨次子華捷為繼室盧氏所生;茂方、春江為妾黃氏所生,2人皆早殁;希哲、青照為螟子。
    淡新檔案有希捷、希哲以及與堂兄弟希康、大經(華邦)在道光年間互爭爨的資料。

    而格主所說的舉人鄭維藩(國柱)也確實是這系統下之一支,「國(藩)」為南金鄭氏13代。
    另外日治時期的士紳鄭雅詩(1880~1946),為華捷之孫,鄭國興之子。世居北門外東勢庄,米穀商,與林在輝合夥設立芳源商行、製造酒類,1915年獲授紳章。

  3. gyoza 2016 年 1 月 13 日 於 上午 12:21

    新竹人物志

    鄭琛(1792~1839),字章含,號獻齋,先世由金門渡台,後由紅毛港遷竹塹東勢庄。乾隆五十七年生於東勢庄,嘉慶二十一年,由俊秀,遵常例捐納監生,次年奉部 頒給執照。道光六年竹塹修建城垣,除自捐番銀六百元,一 四折銀四百兩外,又勸捐番銀二千八百元外,擔任北城董事 ,與羅秀麗,陳光義等經手分建北段城垣,道光十四年因功 議敘,加鹽運司知事職銜,道光十九年卒,享年四十八。

  4. gyoza 2016 年 1 月 13 日 於 上午 12:21

    新竹人物志

    鄭琛(1792~1839),字章含,號獻齋,先世由金門渡台,後由紅毛港遷竹塹東勢庄。乾隆五十七年生於東勢庄,嘉慶二十一年,由俊秀,遵常例捐納監生,次年奉部 頒給執照。道光六年竹塹修建城垣,除自捐番銀六百元,一 四折銀四百兩外,又勸捐番銀二千八百元外,擔任北城董事 ,與羅秀麗,陳光義等經手分建北段城垣,道光十四年因功 議敘,加鹽運司知事職銜,道光十九年卒,享年四十八。

  5. apex.cheng 2016 年 1 月 13 日 於 下午 9:14

    感謝提供相關資訊。

  6. apex.cheng 2016 年 1 月 13 日 於 下午 9:14

    感謝提供相關資訊。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