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家祠,簡稱陳家祠,位居新埔中正街。
五分埔貢生陳朝綱建於同治七年,同治十年竣工,費資六千餘元。
坪數約一百九十五坪,所屬田產地產無數。
按五分埔陳家自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為大墾戶,兼朝議大夫,四品貢生,
甚多平埔族及單身羅漢,因避清吏苛捐雜役,寄田陳朝綱名下,死後無嗣無後,其產遂為陳朝綱所有,
陳朝綱乃建祠已安其靈,故新埔陳家祠,又名「百姓陳家祠」,
其用意亦在保佑非陳姓者,其祠設有管理委員,組織龐大。
陳家祠為新埔極古之家祠。光緒二十一年,日軍火燒新埔,陳家祠焚毀大半。
三年後,陳朝綱與同宗又耗資一萬予以重建,明治三十四年竣工,又三年後,陳朝綱去世。
陳家祠矗立新埔街內,四周高樓之下,古色綠意盎然,且殿前有宮牆,天井、廣場。
陳家祠之結構空間,已在新埔街少有。該祠前殿內地版為六角形紅方磚,咸豐年間,運自大陸,古色古香。
捲軒棚抖拱,下飾木雕龍頭與三支彩色亮麗之吊筒,下飾木雕龍頭,細看大有內容。
全祠採二進落,與文昌祠、廣和宮、媽祖廟同。全祠主色為青灰色,無金碧輝煌,琉璃紅牆之飾。
陳家十八世祖任華公於乾隆四十五年,由廣東焦嶺縣白馬坪上攜三子超貴公、超讚公、超學公渡台,建基南崁。
超學公於道光年間遷居於新埔五分嶺,育有二子,
次子昌旺公於咸豐戌午年恩賞貢生,更官名為朝綱,字佐卿。
同治二年,軍功欽賜花翎,選用分州加同知銜,財貴並盛。同治七年,倡建陳家祠,奉祀陳氏歷代祖先,
先緒二十一年罹于兵禍全毀,又于光緒二十四年重建,並購買土地。
將收入為子孫永久祭祀之經費,並登祀公業陳家祠、陳宗祠、陳賓豐、怡隆嘗、華榮嘗、祭祀公業義渡等公業,
歷年來均由超學公派下推舉管理人。
新埔陳家祠規模為二堂二橫帶枕頭槓,面寬五開間,前堂中央三間為步口廊,中央天井兩側為三開間之橫屋,
正堂後方為一枕頭槓屋,形成類似三堂二橫之格局,枕頭槓部分呈ㄇ字形單邊敞開式的通廊,為少見的格局。
陳家祠建築物極為精采,不論木雕、石雕、彩繪等建築工藝均極具特色與價值。
陳氏家祠建築極具特色,前天井為石板鋪地,庭內樹木與宗祠建築相得益彰,
前堂中央三開間為步口廊,左右兩間牆面為精緻的錢形磚組砌,水車堵上有做工細膩的泥塑裝飾。
步口廊兩側牆面有精采的磚雕,為少見的裝飾,入門後開敞的前堂,堂上木構架據說猶存韻味,十分難得。
左右兩廊部分為廂房形式,亦為祭祀空間之一。
正堂為祭祀陳氏祖先之空間,其建築空間高聳,具有嚴肅的氣氛,敞廳形式的空間與擺設,更顯氣派。
正堂之後方還有一個小天井,以開敞的廊連接,形成枕頭槓的形式,
為準備祭祀用品及儲藏之空間。
數度造訪, 陳家祠有已修繕完成,
可惜遲遲未對外開放, 鐵門依然深鎖 ……
只能說古蹟再生了,
卻沒有活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