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2792.JPG - 陳師曾的繪畫

陳師曾(18761923)名衡恪,字師曾,以字行,號槐堂,又號朽道人,祖籍江西義寧縣,出生於湖南,

梁啓超稱他為「現代美術界具有藝術天才、高人恪、不朽價值的第一人」。

 

DSC02769.JPG - 陳師曾的繪畫DSC02770.JPG - 陳師曾的繪畫DSC02788.JPG - 陳師曾的繪畫

 

 

陳師曾自幼學畫,14歲時與知名書畫家胡沁園、王湘綺相識。

19歲跟隨父親陳三立前往湖北並與范孝嫦(范肯堂之女成婚。此後曾師從岳父范肯堂、周大烈等學習書法、文學。

後考入南京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務學堂,期間與魯迅等同學結下友誼。

 

DSC02771.JPG - 陳師曾的繪畫DSC02772.JPG - 陳師曾的繪畫DSC02781.JPG - 陳師曾的繪畫

 

光緒二十六年(1900)赴上海就讀於法國教會學校。

光緒二十八年(1902)與弟陳寅恪一同前往日本留學,先後就讀於宏文學院、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博物科。

光緒三十年(1904)與李叔同相識後兩人交往密切。光緒三十二年(1906)與繼室汪春綺(汪鳳瀛之女)成婚。

宣統元年(1909)畢業後回國,任教於江蘇南通師範大學,教授博物學。後拜著名書畫家吳昌碩為師。

 

DSC02773.JPG - 陳師曾的繪畫DSC02775.JPG - 陳師曾的繪畫DSC02774.JPG - 陳師曾的繪畫

 

民國二年(1913),在張謇邀請下赴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教。同年又任北京政府教育部編纂處編審員。

民國四年(1915)出任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畫教師。

民國六年(1917)在北京法源寺與齊白石相識,兩人結成莫逆之交。

民國七年(1918),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曾邀其任中國畫導師。同年,任國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中國畫教授。

民國十一年(1922),在日本畫家荒木十畝、渡邊晨畝之邀下,攜自己與齊白石等人作品與金拱北一同前往

日本參加中日聯合繪畫展覽會。

 

民國十二年(1923)在南京病逝。

DSC02785.JPG - 陳師曾的繪畫DSC02784.JPG - 陳師曾的繪畫DSC02768.JPG - 陳師曾的繪畫DSC02790.JPG - 陳師曾的繪畫

 

 

陳師曾祖父陳寶箴是湖南巡撫,父陳三立,號伯嚴,又號散原,清進士,著名詩人。曾任吏部主事,

因參與1898年戊戌變法 , 與父同被革職 , 隱退自號神州袖手人。他的弟弟陳寅恪則是歷史學家。

 

DSC02777.JPG - 陳師曾的繪畫DSC02776.JPG - 陳師曾的繪畫

 

1914年,陳師曾創作《北京風俗畫》34頁,后又被聘為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中國畫教師,兼任北京

女子師范學校及女高師博物教員,並遷居槐堂。

1916年他繼任教育部編纂。1918, 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成立 , 陳師曾被聘為中國畫導師。

DSC02783.JPG - 陳師曾的繪畫DSC02786.JPG - 陳師曾的繪畫

 

1920年中國畫研究會成立,陳師曾是倡導者之一,那年他發表了《清代山水畫之派別》、《清代花卉之派別》、

《繪畫源於實用說》等,並出版他的山水小品《陳朽畫冊》。

1921年他的著名論文《文人畫之價值》在《繪學雜志》發表。

 

DSC02791.JPG - 陳師曾的繪畫DSC02789.JPG - 陳師曾的繪畫

 

陳師曾的繪畫成就很高,在當時北京畫名極盛。

他主張感情移入和畫外功夫。講創造、重生動、求意趣,許多寫生小品,尤其是庭院園林小景,意趣盎然。

他的山水畫既重視傳統技法,又學而能變,花鳥畫近學吳昌碩,遠師徐渭、陳淳、揚州八怪,長於大寫意筆法,

渾厚綺麗,能自成簡遠雄秀一派。

 

DSC02792.JPG - 陳師曾的繪畫DSC02787.JPG - 陳師曾的繪畫

 

他的人物畫 , 帶有速寫和漫畫的情趣,都是從現實生活中來,

能突破陳習 , 揭露舊社會勞動大眾的苦難生活,意境新,耐人尋味,有創新精神。

 

DSC02779.JPG - 陳師曾的繪畫DSC02778.JPG - 陳師曾的繪畫

 

篆刻則取法於吳昌碩,使刀如筆,渾古朴茂﹔小印瀟洒秀勁,大印氣勢磅礡。

由於陳師曾的國學基礎深厚淵博,所以他能融書畫篆刻於一爐。

陳師曾非常重視藝術教育,他的學生盈門,

王雪濤、王子雲、李苦禪、劉開渠、俞劍華、蘇吉亨、高希舜等均為授課門生。

 

DSC02782.JPG - 陳師曾的繪畫DSC02780.JPG - 陳師曾的繪畫

 

著作還有《陳師曾先生遺墨集》(10)、《陳師曾先生遺詩》(上下卷)、《染倉室印集》、

《染倉室印存》、《中國繪畫史》等。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