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文獻雖有「夷洲」、「琉球」的說法,然而是指今天的沖繩或是臺灣,學者意見仍不一致。
總之,直到明代(1368~1644) ,中國對臺灣的認識還相當模糊,進而視作外國,當然談不上統治。
長久以來隱藏在蒼茫大海中的臺灣,其引起世人的註意是晚到十六世紀的事。
那時西方人東來,接著包含中國在內的各種外來的勢力相繼介入,遂形塑這個島嶼的命運,將她推上世界舞台。
十五世紀後期,歐洲開始大航海的時代。葡萄牙搶佔先機,首先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找到通往東方的航線,
十六世紀,到達中國,以澳門為根據地,往來於日本與印度之間,經營海上國際貿易。
1542年,葡萄牙人在一次航往日本的途中,經過一座地圖上不存在的島嶼,船上的水手遠望島上蒼鬱的森林,
忍不住驚呼 Ilha Formosa ……. 意思是美麗之島。
這個島嶼在西方世界就被標記為FORMOSA(福爾摩沙) ,這就是今天的臺灣。
十六世紀末和十七世紀初,歐洲出版的東亞地圖多把她畫成大小分離的島嶼,
分別稱做「小琉球」,和「福爾摩沙島」。
正確的臺灣輪廓地圖,今知最早者應該是1625年荷蘭出版的,稱做Packan (北港)。
可見臺灣全島,除「福爾摩沙」一名外,歐洲人也稱做「北港」。
據史料記載,1554年葡萄牙人歐豪繪製的世界輿圖中,首度標示出「福爾摩沙」一詞,
這是台灣首度在世界地圖上出現。
透過外國人的眼光及描繪 ;
從古今對照中,體驗歷史時空交錯的趣味。
也可以從不同的視野來認識
這一片生於斯, 長於斯的島嶼—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