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的金山庄轄域內分為頂中股、下中股、頂角、中角四個大字。
下中股大字下有「南勢湖」、「焿子坪」、「坑子內」、「南勢」、「田心子」、「月眉」、「龜子山」、
「水尾」、「磺港」、「金包里」、「社寮」、「崙子頂」小字名 ;
頂中股大字下有「三重橋」、「大孔尾」、「死磺子坪」、「林口」、「茅埔頭」小字名;
頂角大字下有「馬鞍格」、「磺溪頭」、「竹子山腳」、「牛埔子」、「葵扇湖」、「倒照湖」、「六股林口」、
「頂六股」、「下六股」、「潭子內」、「曲尺坑子」、「三界壇」、「半嶺子」小字名
中角大字下則有「西勢」、「清水」、「萬里阿突」、「尖山子」、「西勢湖」、「跳石」、「濆水」、
「大水堀」小字名…….
『三界壇地區』範圍包括三界村、六股村、西湖村、兩湖村,
以『三界公』(目前改稱為聖德宮)為信仰中心的周邊聚落稱之。
範圍包括金山平原的大部份(六股村、三界村)至半嶺、西勢湖山、尖山等山區(西湖村、兩湖村),
本區聚落共同信仰『三界公』,聚落開發約為240年前,聚落間居民多有親戚關係。
金山兩湖村即指葵扇湖與倒照湖兩處聚落,
客屬南靖簡德潤公派下第七房與第八房後裔,在此叢聚成沿山展開的兩處單姓村。
這些簡氏家族的開基先人,原本是在目前尚多簡氏集聚的新北市樹林區內,暫居一段時日之後,
再遷來北濱東段的金山西邊的山區之內,創立了基業,成為當地知名的大姓氏。
若從金山鄉市區走陽金公路往台北方向,約三、四公里,
過達樂花園(已廢棄), 右側有叉路(北25鄉道),轉入叉路,沿著鄉道蜿蜒向上走,
沿途會經過三和國小、環湖一、二、三橋、 「勝境如桃源」石碑、三和兩湖分校招牌。
就能到達位於山裡投的兩湖聚落……..
葵扇湖和竹子湖或奮起湖一樣,這個湖字在台語的意思是盆地,
意指在山谷之間面可耕種的凹地。
由平原區往山坡至西勢湖山,早年梯田多以種茶為主,綿延至石門鄉均為重要茶區,
後不敵貓空、坪林茶葉品質,多改種水稻、甘藷。
山坡地以栽種綠竹筍、箭竹筍、年柑,惟產量不多。
居民大致務農………
前幾年,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與新北市政府,長期合作之下,將金山八煙的水梯田,成功復育,
帶動了許多有機農業發展,因此基金會,進而向金山兩湖里,推動溼地產業深耕計畫 ;
該基金會表示,在金山兩湖地區,有許多的梯田景觀,但也是因為三十年來,沒有耕作,
荒廢在那有些可惜, 希望能推動一些農村的改造。
經常來回金山, 卻從不曾踏及這一塊土地 ,
驚訝於該地竟然還聚居了這麼多的居民 ;
也被這一帶的田野風光深深地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