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羅東街首任街長陳純精奔走設立林業相關設施,
當時太平山山區伐木業興盛,砍伐的木材均由鐵路運
至羅東作為加工轉運中心,使羅東逐漸興盛,成為蘭陽平原的商業中心。
日治時期台灣的三大林場太平山、阿里山與八仙山,其中以太平山的產量最大,初期以人力伐木、集材、運材,
經由蘭陽溪水流運送到宜蘭員山,後因清水湖水力發電廠的興建,無法管流運材,乃在 1924 年完成森林鐵路,
山區則改以蒸氣集材、軌道及索道運材。
太平山也帶動地方百業興起,羅東更一躍成為台灣主要檜木市場,
對早期國家經濟發展奠下不可抹滅的功績。
羅東林場在1924年完成第一架蒸汽集材機,土場至羅東森林鐵路的開通,帶動羅東的發展,成為集散重鎮。
羅東林管處設置是在民國34年光復,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於農林處下設林務局,接收總督府林政營林等業務,
直至民國 71 年太平山林場才結束了砍伐作業。
太平山林場於1982年禁伐之後,伐木業便逐漸沒落,在羅東市區中心的中山公園,至今仍然展示有
當初林業使用的火車頭,及首任街長陳純精之銅像。
而今走入羅東林場,蔭蔭鬱鬱的環境,舒適寧靜地讓人不自主的停下腳步,關於那段繁華的輝煌歷史,
我們可能感受不到這裡曾是林業經濟重鎮。
昔日的林場已由林管處於民國93年規劃為「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力圖重新修整昔日風采,
以重現太平山林業及羅東鎮發展的林業歷史。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佔地約20公頃,目前規劃有自然生態池(貯木池)、水生植物池、水生植物展示區
(培育荷花、穗花棋盤腳、睡蓮等數十種水生植物)、運材蒸汽火車頭展示區、森林鐵路、臨水木棧道等設施,
結合了休閒、教育、文化等多項功能,儼然成為休閒生態的好去處。
深秋的宜蘭, 天氣總是陰霾的多 ;
順道經過, 雖知天候不佳, 但還是就順道探訪了深秋的羅東林場,
感受另一種蕭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