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279.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

蘭的古名有「蛤仔難」、「蛤仔蘭」、「甲子難」、「甲子蘭」、「噶瑪蘭」等等。

蘭陽平原早先是噶瑪蘭人的居住地,他們自稱為「Kavalan」其意即是「平原之人」(Kuvarawan)的噶瑪蘭人。

 清嘉慶年間(1796-1820) ,台灣的西部平原大致被開拓完,隨後就向台灣東部海岸及中央山岳地帶邁進。

當時台灣東部乃未劃入大清帝國版圖之內,被稱為「後山」。

其中先被著手開拓的是蛤仔難(今之宜蘭地方)

DSC00280.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

 位於台灣東北的蛤仔難,三面環山,東臨太平洋,中間有蘭陽溪分界南北,沃野三百餘里,可闢良田萬頃。

乃是當時居住北部的漢人所垂涎之地。並且,此地開拓的情況和經過,比其他地方較為特別,就是從始至終都

由有組織性的大集團所進行,而以漳州系移民為主角,泉州系和客家系為配角,再以原住民為對手,

這四個不同的系統參雜錯綜,有時互相爭鬥,有時乃協調而共同進行開拓事業。

DSC00281.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

最先想打進蛤仔難的漢人,即是漳州人林漢生,

他早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 ,就率領佃丁企圖移殖此地,但是隨即被原住民所殺。

DSC00302.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DSC00282.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

乾隆三十八年(1773)漳州南靖萬安社人林元旻氏,率弟林元火、林元辨、林元道等四昆仲並帶一群族親渡海來台,

因地不熟,先投靠在士林、錫口一帶開墾之叔父林廷達家數年,從事墾荒外,並另派人赴各地踏查境況,

旋尋獲蛤仔難東勢、奇武蘭社(淇武蘭平埔族)附近地方,地廣人稀,地且膏腴,水源又充沛,有港可利用船隻

載貨出入,陸地可築長堤蜿蜒環繞村莊聚落,若在下段洲仔尾架橋,即可通茅埔,瑪僯、塭底、澳埤仔、奇立丹各地,

認是最符合墾殖地區。

3年則率眾進入淇武蘭(二龍村)港邊高地,與噶瑪蘭社為鄰,開始墾荒

DSC00291.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DSC00290.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DSC00292.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

林元旻初入淇武蘭向四週開拓,先由有水源地方著手,築溝渠引水灌溉,高地則設踩踏水車由人工輪流腳踩抽水。

林元旻兄弟日常僱工外,並連絡他處房親助耕,不到20年人口由數戶增至53戶,可謂繁衍迅速驚人。

開拓墾地由淇武蘭進展至東隅洲仔尾、五股、茅埔(玉田村),南邊進到港仔尾、瑪僯(玉光村)、梘頭、

三十九結(三民村)、公埔、辛仔罕。西邊墾到林尾、柴圍,北邊到塭底、奇立丹、二城等地。

DSC00298.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

由次可見來自於漳州的林姓是入墾瑪蘭地區很重要的氏族……..

保存完整的宗祠— 宜蘭林氏家廟建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至今已有185年的歷史,

是由移墾蘭陽地區的福建漳州府七線林氏家族共同捐建,清同治八年時(1869)歷經重建,是目前宜蘭縣內格局完善,

保存最為完整的宗祠。

DSC00283.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

現今林氏家廟店內仍懸掛有族人的功名匾額,門前則有象徵榮耀的四座旗竿座。

有的家廟並非一系派下所奉祀,而是不同地區、不同派系的同姓子孫,為加強團結,壯大聲勢,共同集資所建,

如林氏追遠堂即是。

DSC00297.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DSC00284.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

《林氏大族譜》曰:「嘉慶十五年(1810)四月,我蘭開疆……其後,漳人入蘭者益眾,而我同宗壓倒諸姓。

又二十有三年,我先知深感業樂居安,族繁派衍,報本之誠以興,聚土為山,集腋成裘,祀祖之堂以成,題其堂曰追堂。」

此「同宗」意即非具血緣關係的林氏宗親,

因此,追遠堂係福建漳州府七縣林姓族眾移往蘭地者,共酌家金捐建而成。

DSC00296.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DSC00293.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DSC00294.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DSC00295.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

家廟中雖掛有許多功名匾 ; 

但其中真正出身於瑪蘭地區的應該只有舉人林廷儀一位吧 ?

DSC00285.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DSC00286.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DSC00288.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DSC00287.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DSC00289.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

 

按 : 林廷儀 (1857-1892)  字獻卿號修庵 , 祖籍福建漳浦; 生於咸豐丁巳年 (1857),

自幼天資穎悟, 早露鋒芒; 二十八歲即考取光緒乙酉科福建鄉試中式第五十一名舉人,

揀選縣正堂, 授貴州知縣遇缺即補

嗣後貢院兩試皆未及第。有子一人名楚材;

生平著述被譽為北台第一才子, 惜英年早逝, 卒時僅三十有六歲 ; 作品僅存寥星餘多散佚。

DSC00300.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DSC00299.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

文魁  頭品頂戴兵部尚書間都察院 右副都御史 總督福建浙江 等處地方軍務 兼理糧餉塩課□

         福建巡撫 楊昌濬 光緒乙酉科鄉試中式第五十一名舉人 林廷儀

DSC00306.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DSC00303.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

宜蘭慶和廟創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是宜蘭四大古廟之一。

 

光緒十三年(1887),有舉人林廷儀及仕紳潘乾鐘與蔡春芳等人倡議建廟,並獲得街坊鄰里的共同贊助,

因此開始動土修繕。當時舉人李葆英親自撰寫了對聯,讚頌慶和廟。廟內祭祀被尊為開漳聖王的唐朝

名將陳元光的部將馬仁將軍,該廟亦稱「馬舍公廟」,

DSC00304.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DSC00305.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

 

據說光緒十一年秀才林廷儀準備上褔州考舉人之時,出發前因身染重病,乃向馬舍公祈求,

希望身體能康復,此科能中舉,是年秋果然林廷儀考上舉人,

 

林廷儀中舉返鄉之後大大感恩馬舍公靈驗,於是在光緒十三年首倡發起建廟。

DSC00301.JPG - 再訪--- 宜蘭  林氏家廟

旗桿座因為藏在店鋪之內, 是此次探訪時才意外發現 ,

惟無法辨識刻字, 無法進一步判斷其始末…….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