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芳中進士之後, 先重修擺厘故宅(今宜蘭市進士里), 並於光緒十一年(1885)於聖後街新築三合院
為其城內住所, 人多稱之為「進士第」, 其正廳中門上仍懸有「進士第」牌匾一座。
按: 楊士芳,又名一芳,字蘭洲,號芸堂,生於清道光六年(1826) 。
祖父楊雀由福建漳州府詔安縣遷居苗栗後。再遷居噶瑪蘭廳東勢清水溝柯仔林。
楊進士幼年家裡很貧窮,父兄都是以耕農為生,15歲時隨父兄下田,當新進孝廉黃纘緒受封回來之後,
他心生羡慕,於是開始立志向學,但因家務農事繁忙,沒法讀書,直至17歲時,才正式至外傅就學。
道光二十四年(1844),楊進士家遭泰雅人襲擊,茅屋遭焚毀,母死父傷,未免再遭番害全家只好遷往宜蘭擺厘
(今宜蘭市進士里),但由於生活則更為艱困。士芳只好輟學,回家下田耕作以維家計。
次年,因雙腳風濕疼痛,行動不便,於是便請求其兄長全力支持他習商識字,
得再以次復讀,從此努力不懈、進步神速。
終在咸豐三年(1853),也就是他28歲的時候,,考取台灣府學第二名秀才;而由於功名有成,
31歲時應聘任教板橋林本源家。
同治元年(1862)37歲時再中舉人 ; 7年之後同治八年(1869)43歲時進京參加殿試,殿試三甲,
中了進士 (成為噶瑪蘭廳第一位進士);隨後朝廷即任命為浙江紹興知縣,欽叩同知五品銜;
第二年因父病逝,士芳依照傳統禮制,丁憂守喪,未再赴任,始告假回家,遂不赴任。
光緒二十年(1895) 清廷將台灣割予日本,台灣順勢獨立為台灣民主國,
為保衛國家爆發戰爭,蘭地紛亂,與地方士紳共組勸善局,以維治安。
明治二十九年(1896) 受聘為宜蘭廳參事。
明治三十六年(1903) 壽終於宜蘭街聖王后街進士第,葬於宜蘭四圍堡大坡山後烘爐地。
位於金面山下的這一處楊氏墓園 , 其實是進士第正賢祖暨派裔塋墓 , 世系表上雖有列楊士芳的大名 ,
但據悉其墓仍在四圍的烘爐地山 , 曾前往尋找並未尋獲……..
墓碑上刻著: 皇
清 誥封文林郎 晉封 奉政大夫 楊公 諡正質 暨派裔墓
目前立著一對楊士芳高中進士的石製旗桿, 是非常珍貴的文物。
墓園中雖鐫有許多政府達要的婉辭 , 咸稱此為楊士芳進士之墓 ;
如今看來應該有待商榷 ……..
針據墓園入口處的掛牌 ,
其正確的名稱應為— 進士第正賢祖暨派裔塋墓 ;
至於楊士芳進士的墓, 迄今仍只知在此山中 , 卻不知其處的情況 ;
希望有朝一日而親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