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EF20080310-03.jpg - 頭城  大溪漁港招魂碑

往宜蘭走濱海公路,大溪漁港即在濱海公路旁。若您想嚐鮮,不妨到大溪漁港見識一下台灣海域各類豐富海產。

每逢下午2-3點,一艘艘漁船滿載而歸入港,漁夫將辛苦一整晚的魚貨搬上岸,

即使是平常日,仍可見到大溪漁港人潮絡繹不絕,漁販吆喝聲不斷!

 

大溪新港.jpg - 頭城  大溪漁港招魂碑

 

大溪漁港,位於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面臨龜山島,分舊、新港兩區

各稱分別為大溪第一漁港、大溪第二漁港。

5tcykn016.jpg - 頭城  大溪漁港招魂碑

 

舊港自19704月開工至19719月闢建完成,計有泊地7,350平方公尺,防波堤145公尺,碼頭205公尺,

可供中小型漁船數十艘使用。1973年增建南突堤35公尺,北突堤25公尺,以便利漁船避風靠泊。

因該地漁業發展迅速,漁船增多而泊地不敷使用,台灣省政府再於1974年度編列台幣1450萬元於現有

泊地南面擴建內泊地6,500平方公尺,增建碼頭337.5公尺,南防波堤122公尺,

並於1975年度興建臨港道路186公尺,護坡92公尺,及照明設備等…….

 

 2060030386_8fa2f34052.jpg - 頭城  大溪漁港招魂碑2060029252_2bb1f54824.jpg - 頭城  大溪漁港招魂碑

 

為頭城鎮最主要的漁港,並有漁市場,市場交易熱絡,

假日更成為觀光客流連駐足之地

 

龜山島遊覽遭難者之招魂碑位於舊港北面500公尺之處, 即標題所稱之大溪漁港招魂碑。

033_5.jpg - 頭城  大溪漁港招魂碑DSC02691.JPG - 頭城  大溪漁港招魂碑

 

大溪招魂碑,為昭和十三(1938)1013日所立的海難紀念碑,全名「龜山島 遊覽遭難者之招魂碑」。

招魂碑分為基壇、碑座、碑身三部份。基壇原為墓型,近年修建時拆除,另紀念碑兩側置石燈籠,石燈籠上有

落款「昭和拾参年戊寅」、「拾月拾三日吉置」。

DSC02687.JPG - 頭城  大溪漁港招魂碑

碑座部分,正面為罹難者名單,背面為「招魂碑誌」;

碑座的正面底有一香爐臺和拜帖,兩側短立柱為花瓶。

碑身為石作,正面淺浮雕地藏王菩薩,菩薩衣服上刻有碑名龜山島 遊覽遭難者之招魂碑。

DSC02689.JPG - 頭城  大溪漁港招魂碑

 

縱觀紀念碑的形式,除了石燈籠,碑座的香壇和燭臺也是很典型日式配置,

碑身的地藏王菩薩為六道地藏的「大德清淨地藏」,大德清淨地藏是化除餓鬼道的貪執,點醒來者逝者放下貪念,

而六道地藏即所謂的六地藏,是渡化六道眾生的地藏菩薩,六地藏的信仰在日本甚為流行。

龜山島遊覽遭難者之招魂碑.JPG - 頭城  大溪漁港招魂碑DSC02688.JPG - 頭城  大溪漁港招魂碑

 

整體而言大溪招魂碑有十分濃厚的日式風格。

 

招魂碑為日治時期的海難紀念碑:

YCEF20080310-02.jpg - 頭城  大溪漁港招魂碑YCEF20080310-01.jpg - 頭城  大溪漁港招魂碑

昭和13(1938)519日一艘乘載著27名旅客的觀光船「見取丸」自大溪漁港 開往龜山島 ,途中發生海難,

僅有四人獲救,25位罹難者中包含當年羅東街長陳純精的長子陳呈雲、宜蘭大鑼世家「林午鐵工廠」林午師傅

的父親林阿時、大溪保正吳蕃薯之子吳水土、以及臺灣第一苦旦廖瓊枝的母親廖珠桂。

DSC02692.JPG - 頭城  大溪漁港招魂碑

 

同年由罹難家屬吳蕃薯等人在一方能全覽大溪漁港 和龜山島 的岬石上立了「龜山島 遊覽遭難者之招魂碑」,

人們簡稱為「大溪漁港招魂碑」。

2060031186_c521049d6e.jpg - 頭城  大溪漁港招魂碑

 

招魂碑碑座背面的碑誌,由宜蘭的連碧榕所撰 ;

建設遺族代表吳番薯, 為當時大溪當地的保正 ,

很詳實的記載當年的事件始末……….

 

招魂碑現狀良好,可惜並未登陸為歷史古蹟。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