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寮與福隆間有一個小村落,清時稱為三貂社,日治時期稱為新社,現為雙玉村。
從澳底越過鹽寮,在穗龍大橋右轉再過新社大橋,就到達當地居民信仰中心的「慈仁宮」。
慈仁宮是一間極富傳奇故事,是漢人和原住民共通信仰的廟宇……..
清道光年間新社婦人潘古祿,在海邊岩石縫間撿拾了一尊聖母媽祖神像,地方上的原住民及漢人齊集眾議,
建立了主祀媽祖的廟宇,供村人焚香膜拜,這是慈仁宮的前身。
雖歷經多次重修整建,整體建築仍保存建廟初期古蹟古物。
在慈仁宮外有二塊告示牌,一為「奉憲示禁」、另一為「原住民遺址」。
進入慈仁宮內,神龕高處供奉道光年間,海邊撿拾的開基媽祖神像(今尊稱為大媽)。
慈仁宮主祀媽祖雖是漢人信仰,但廟內這一座木雕媽祖的由來,卻透露出這是「凱達格蘭族」創建的古廟,
廟內目前仍保存許多「三貂社」原住民的歷史遺跡,意義非比尋常。
神龕上牌匾「德被海天」落款為「紳耆民番暨信士等敬立」,這是漢人和原住民共通信仰的見證。
上款掉落,後在神龕上找到為「壬午葭月」,壬午應為清光緒8年(1882年),約為130年前。
在神壇兩旁各有螭龍圍爐精美木雕,上款為「○咸豐已未年穀旦」,
咸豐已未年應為咸豐9年(1859年),已經保存了150年以上。
慈仁宮最特別的是許多清朝遺蹟,落款年代均使用奇特的「上山下西」字開頭。
也見到雙溪第一位舉人連日春於三川殿大門題字並落款。
還有「三貂社屯目潘國音合屯丁二十一名會叩」石雕字樣,
三貂社在清乾隆55年(1790年)間,被編入屯兵,名額是21人,一直到清末為止,短短兩行字,就是一段歷史變遷。
貢寮新社慈仁宮建築石刻樸質 , 部份且已風化 ; 重要楹聯包括有 :
(1) 慈能及物非天難擷聖德 仁以濟眾稱后足徵母儀
時在咸豐己未年穀旦 吳姓眾弟子 仝叩謝
(2) 慈母尚配天何論配地 仁人更為聖並即為神
光緒戊寅冬吉旦 弟子 職員 許先進 三貂社諸眾番等 仝敬獻
(3) 壬午葭月 德彼海天 紳耆民番暨信士等 敬立
(4) 慈祥符前聖之心后顯聖矣 仁愛合上天之德母其天乎
光緒戊寅吉旦 弟子 吳珍瑤 率姪 職員 丕基 仝敬獻
(5) 慈悲濟四海蒼生是神是佛 仁化及萬邦黎獻稱聖稱天
光緒戊寅冬吉旦 弟子 吳和生 率姪 職員 忠泰仝敬獻
(6) 慈雲遙接湄洲島 仁澤頒施海國春 光緒戊寅吉旦 弟子 楊合順記 敬獻
(7) (楣) 戊寅仲冬 三貂社屯目 潘國殷 仝屯丁二十一明仝叩
光緒戊寅葭月 簡天章 附貢生 莊如川 仝敬立
(8) 慈於泉眾生盡沐恩波舳艫衽席 仁如元天后特崇徽號巾幗冕旒
光緒戊寅冬吉旦 三貂社 金正瑞 敬獻
(9) (麒麟堵) 時戊寅冬吉旦 弟子 吳士佳 潘肴肴 潘大丁山 萬柳甲等仝叩謝
(田寮洋街) 船戶 罾戶 金德興 吳金發 金得利等仝敬獻
(10) 聖恩感世立廟稱宮由眾崇仰 母德服人重修古殿引群敬尊
民國丙午年重建 簡榮壽 敬題
(11) 慈濟蒼黎鯨波息浪 仁漸山陬海澨貂嶂生春
時光緒戊寅冬吉旦 揀選縣正堂 舉人 連日春 敬立
(12) 慈眾持危尊稱天后 仁民愛物欽奉母儀
光緒戊寅吉旦 弟子 吳乾邑 吳開明 吳金隆 仝獻
(13) (龍柱) 光緒戊寅吉旦 潘聯泰 潘兆基仝獻
廟牆上刻有許多捐獻建廟者,有當地漢人仕紳、當時船戶商號與平埔族頭目等,
見證這是一座由凱達格蘭人與漢人合建的媽祖廟。
姓名則大都為潘姓及吳姓。
其中潘姓即為三貂社的原住民, 吳姓則是入墾此地的詔安吳氏……….(墓塔上標註的是金浦)
廟埕前的一對石獅, 更是嚴重風化 , 滿是歲月的滄桑 ;
廟後有一駁坎, 上方有一公園, 散落著一些舊廟的柱礎等構件殘跡 ;
對照著正殿的風化斑駁的壁堵雕刻 ,
可以確定那是非常有價值的文化資產………….
應該妥善給予保存。
你好:
我目前是研究單位的助理,想引用你文章中寫到廟宇楹聯的文字,會標註出處,向您詢問是否介意。
陳龍田 敬上
你好:
我目前是研究單位的助理,想引用你文章中寫到廟宇楹聯的文字,會標註出處,向您詢問是否介意。
陳龍田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