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4946.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

瑞三礦業選煤場位於侯硐火車站、基隆河畔,為一棟黑色的建築物,

由瑞芳鎮的礦業鉅子李建興所經營的………

全盛時期產煤量佔全臺生產量的七分之一左右,是當時排名第一的礦業公司。

 

DSC04936.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DSC04937.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

 台北縣政府為完整記錄保存侯硐的煤礦採礦發展史並為聚落再生尋求最大可能性,

從侯硐的現有資源出發,依「煤礦生活園區」之概念,以瑞三選煤廠為核心,整合現地保存仍稱完整的礦業遺產、

基隆河谷地景生態、聚落空間形式、鐵道系統、探礦記憶、礦區常民文化等地域資源,發展成的網絡式煤礦

生活園區,將以現地現況保存的概念來傳述侯硐的發展史,進而振興日漸衰頹沒落的地方經濟與環境。

DSC04938.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DSC04941.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

侯硐車站舊名為猴洞,此地於清乾隆末年時期少有居民定居,山中洞穴多藏有猴群,幾經演變成為該地地名。

大正九年(1920)月二十七日瑞芳、猴洞段鐵路開始營業,民國五十一年四月一日改站名為侯硐。

DSC04939.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DSC04940.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

基隆地區在台灣煤礦發展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以所生產的煤炭總產量而言,瑞三煤礦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全台產量最大的煤礦。

自民國35年至79年收坑為止,瑞三總產量達6,741,118公噸

DSC04942.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DSC04943.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

瑞三煤礦礦區範圍達1,852公頃,前身是日治時期顏雲年與日本人木村久太郎合辦開採的「久年二坑」。

開採之初僅支援金瓜石、九份地區所需要的燃料。不久,雲泉商會開採大粗坑煤礦、成立基隆會社,此坑即被併入會社,

之後改名為「基隆會社瑞芳三坑」,也是日後「瑞三煤礦」名稱的由來。

DSC04956.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DSC04944.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

之後瑞三由煤礦聞人李建興向基隆會社包租,

光復後在短暫移交工礦公司後,民國38年李建興即向工礦公司承購礦業權,一直到民國79年收坑為止。

DSC04945.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DSC04946.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DSC04955.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

 

瑞三煤礦的本坑是一條長約3公里的平坑,再由本坑間隔開闢若干斜坑深入地下。

到了民國六十年代,為了深部開採所需,又開闢了瑞平斜坑(坑口於平溪月桃寮),以求貫通深部的採煤坑道,

斜坑長約1377.4公尺。

由地質觀察推測出,此地的煤礦蘊藏量應極為豐富,

比戰後總產量為大,若再往下挖掘,可能仍有大量的煤炭可供開採。

DSC04951.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DSC04952.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

 

瑞三因面積廣大且礦坑分散,很早就使用機關車從事運搬工作,

煤炭集中於侯硐火車站旁之選煤場,經洗選後即由場內火車運出場外銷售。

DSC04953.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DSC04954.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

  

民國59年瑞三員工人數合計有1,508人,

在生產鼎盛時期,此地人車進出活動極為熱鬧,是個充滿蒸氣排放聲、機械運作聲與人聲喧譁的地方,

與現時的寂靜冷清有著很大的差別……..

DSC04947.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DSC04948.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DSC04949.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

目前的煤礦生活園區包括侯硐火車站、瑞三選煤場遺址、選廠辦公室與周邊開放空間,

配合設置路外停車場、遊客服務設施、全區導覽地圖。

尚有礦區作業群落情境復舊區,以現地保存仍稱完整的瑞三本坑作業區,

DSC04950.JPG - 侯硐  瑞三煤礦本坑

整合坑口設施(坑口、檢查室、配電室、坑口辦公室、變電室)、周邊附屬作業空間(木工場、柴油機車庫)、

生活空間(工寮、浴室)等建物,完整呈現礦坑作業與生活全貌

走訪一個個的隧道 ,

緬想一下身為礦工之子

最深沉的感念………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