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魂碑山腳下的柑坪社區,舊稱「柑仔瀨」,又稱「瑞芳店」,
是瑞芳最早形成聚落的所在地。
清代的金砂局就設於這裡。根據瑞芳文史人士的考察,金砂局原址就在山腳下瑞福宮方圓約500公尺內,
然而早已消失,並沒有留下任何遺跡。
以前所指的瑞芳其實是目前俗稱『內瑞芳』的柑仔瀨,
大正八年(1919)瑞芳車站在龍潭堵成立,雖然當時還未延伸至猴硐,名稱也暫定瑞芳線,
但在車站附近早已吸引各地商家進駐,隨著礦產日盛,龍潭堵也逐漸取代柑仔瀨,
成為目前所知的瑞芳市區…….
位於瑞芳公園內忠魂碑是台灣極少數保存完整的日治時代紀念殉職軍人的紀念碑。
瑞芳地區曾經有過的瑞芳神社、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紀念碑,如今都已消失,
只有忠魂碑保存完整,碑文、紀元、署名, 都未遭到人為破壞,只是隨著歲月風霜而字跡逐漸消磨。
從瑞芳公園停車場沿著車道往下走約50公尺,右側路旁有一座詹府宗祠,從宗祠對面的步道小徑走進 即抵達。
忠魂碑立於三層的基座之上,碑石正面刻著「草書體」的忠魂兩字,是來自於日治時代末代總督安藤利吉的手書。
碑石的兩側有安藤利吉以及當時台北州知事、瑞芳街街長的署名。
忠魂碑的建立是為了悼念1895年日本近衛師團接收台灣時,在瑞芳戰役中陣亡及病亡的14名日本軍人。
當年日軍於五月二十九日從澳底登陸,未遭到抵抗,即順利進軍頂雙溪。
五月三十一日,日軍越過三貂嶺天險,瑞芳戰役正式展開。
經過三日激戰,日軍在六月二日攻佔瑞芳。瑞芳一失守,獅球嶺隨之失陷。六月三日,日軍佔嶺基隆。
瑞芳戰役是日軍登台之後,第一次遭遇到激烈的戰事。
當時台灣民主國防衛瑞芳,以金砂局官署為本營,分派官兵至大粗坑、小粗坑、 九芎橋、九份等地駐守,
陸續與日軍前進部隊發生激戰。
日軍攻下瑞芳後,將戰役中陣亡及病亡的日本官兵埋葬於今日的忠磈碑附近。
忠魂碑建立於昭和十八年(1943),離1895年已將近半個世紀了,為何在此時又重新整理當年的日軍墓塚,重新合葬,
設立忠魂之碑呢?
應是來自於戰爭時期精神動員的需要。
瑞芳公園內附近就有大型停車場,交通頗稱便利,而卻少有遊客,顯得寂寥與落寞。
入口沒有設置任何的指標,而紀念碑前的導覽牌仆倒地上,碑體附近雜草橫生,石階覆著草蕨苔蘚。
此地冷清的主要原因,應是墓地景觀使遊客畏步。
忠魂碑後方的山壁,有著一個個的洞穴,放置著一個個的金斗甕,顯露於外,不免使遊客感到觸目心驚。
這些金斗甕並非當年日軍的遺骸,據說是整建瑞芳公園時,將無主之墓遷至此處。
碑文載明「當時,榮譽戰死者八名,與守備隊中病死者六名合葬於此,並建立墓碑紀念之」。
還好區公所已遷走金斗甕,並協調新北市文化局,規劃忠魂碑成為歷史景點,
並添設導覽解說牌,使遊客能認識被遺忘的台灣民主國瑞芳戰役之歷史。
當年日軍攻佔瑞芳後,北白川宮在金砂局住了一個晚上,從此成了神聖之地,並建立一座紀念碑。
後來日本政府在柑仔瀨設立瑞芳公學校,御遺跡紀念碑就在學校東側旁邊。
如今遺跡已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