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照片201006 014.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

基隆河流域上有趣的地名,五堵、六堵、七堵、八堵、都是利用河階地形凸岸的一側,發展所成的聚落。

根據安倍明義的【台灣地名研究】,「五堵、六堵、七堵、八堵等地名,是往昔防蕃所築的土垣所命名。

「堵」即是土垣之義,又稱為板,五板稱為堵。」

堵的名稱除了出現在基隆河流域外,還出在現今的宜蘭有一堵、二堵、三堵及台北縣坪林有四堵的稱呼。

在宜蘭的「堵」的意思,似乎比較接近安倍明義的說法,是防堵噶瑪蘭人或泰雅族人之意。至

於基隆河的地名上的「堵」,是否防堵凱達格蘭族,還是河川兩岸曲流形狀如「肚」之意?

施工照片201006 007.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

(七堵街上僅存的街屋)

乾隆35年(1770)的「八堵番契」中,漢人蕭秉忠等數人,入墾圭籠港子口八堵庄,

向原住民金包里 社、大圭籠(大雞籠)社、三貂社三社,承租土地耕作。

其範圍「東至暖暖溪,西至石厝坑,南至山頂盡水流內,北至大溪。」

因八堵地名較早,往後的開墾者,再根據相似的地形,依序命名為七堵、六堵、五堵,

五堵以後已無險阻地形,因此就沒有四堵、二堵、二堵、一堵的稱呼。

施工照片201006 008.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施工照片201006 009.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施工照片201006 010.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

六堵地區重要的「頂圳福德宮」,此福德宮乃是余氏家族,在嘉慶22年(1817)前後,入墾六堵,

為拓墾農地增加,急需水源,乃導引二條水圳,頂圳及下圳。

其中引拔西猴溪的灌溉的頂圳長4.5公里,並於道光14年(1834)完成,

為了感謝土地公保佑所建造的一座石屋土地公廟。

過此即是基隆市政府興建「頂圳景觀步道」……

施工照片201006 014.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施工照片201006 011.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施工照片201006 013.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施工照片201006 012.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

頂圳由草濫拔西猴溪開鑿水圳引水灌溉,當水圳路開闢途經這段峭壁時,過程驚險萬分,

道光14年(1834)水圳完工,

此一段水路即被被稱「危險圳」,就是現在的「六堵險圳」。

施工照片201006 015.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施工照片201006 016.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施工照片201006 020.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

險圳下方的基隆河水域稱「龜潭」,此處至五堵河段,曾經是世界密度最高的淡水龜棲息地,

但如今沿線河道所見盡是紅耳龜,外來種幾將本土種完全取代。

石縫上有鐵線蕨、小毛氈苔等植物依附生長,崖坡下懸垂生的青剛櫟可觀察到鍬形蟲爬行活動。

六堵險圳完工後,余家為了感謝土地公的保佑,乃籌建頂圳福德宮。

施工照片201006 019.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施工照片201006 018.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

廟旁兩棵老樹,被當地居民供奉為「六堵樹仔公」

雖然廟的規模不大,但卻是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

施工照片201006 017.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

依木棧道前行即可到達狀如鯉魚的「險圳大石壁」,

石壁下僅有約1公尺寬度的險圳,如未裝設較寬的木棧,行走其上必定叫人心驚。

想起附近汐止的保長坑有一塊日治時期的紀念碑位於公墓之內—

「有馬組五堵工事死亡者墓」

DSC06738.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

清代劉銘傳撫臺時間開始,臺灣鐵路於1887年興築,分為南北兩路:

北路由基隆至臺北,1887年動工,穿山渡水,工程十分艱鉅;南路由臺北至臺南,1888年開始勘測,

1893年當鐵路修至新竹時,因資金及技術等原因停工,未能直下臺南

DSC06739.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

日本領臺後,鐵路成為快速輸送各項資源的工具,為了方便統治日本人對於全臺進行大規模調查,

並檢討原有的鐵路設施,發現到原來清代的鐵路因為路線設計緣故,使得營運成本提高許多,

經過調查評估後,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遂於大正年間進行長達數年的基隆臺北間鐵路改善計畫,

縱貫線鐵道改道至今基隆自來街、龍安街一帶,再經八堵竹子寮隧道、八堵鐵橋、

一直到五堵隧道後離開基隆。

DSC06741.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

五堵鐵路隧道就在大正年間的鐵路改善計畫中,正式躍升歷史舞臺。

這裡所說的五堵工事,

是否就意味著這一段的鐵道工事 ?

DSC06740.JPG - 基隆  六堵險圳步道

五堵隧道為磚造拱圈形式外觀,兩端出口各有類似城樓形式的造型,

目前上行線廢棄,下行線現役,

其南口有新元鹿之助技師所題的「見可而進」四個大字。

有機會應該去探視一下……..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