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地區在早期有四大港門,分別是田寮港、蚵殼港、牛稠港及石硬港。
其中石硬港起源於紅淡山西南麓,並由南向北流貫紅淡山和獅球嶺之間,因河川兩岸岩石堅硬,
故名為「石硬港」河,後來則改稱南榮河。
石硬港源於魴頂(今南榮公墓),即今紅淡山西南麓及對面竹仔嶺,山陵澗水會集入峽谷。
由南向北流經南榮路、仁五路,于忠四路與蚵殼港(今西定河)交會,經孝一路由旭川河流入基隆港中。
魴頂瀑布位於台灣基隆市,昔日與雞山驟雨、獅嶺匝雲、鱟魚凝煙、仙洞聽濤、社寮曉日、海門澄清、
杙峰聳翠合稱為「基隆八景」。
時至今日已經變成一條小山溝溪而已…….
昔日南榮公墓一帶因四周山崗環繞,形如魴魚,因此清朝時稱為魴頂庄,有零落的房舍建在庄內。
咸豐元年(1851),漳、泉在此發生械鬥,死傷不計其數。
在明治29年(1896)時,庄內住戶已有34家,居民171人;日本昭和4年(1929),日人將在中山區
虎仔山的基隆市公墓,移到魴頂庄,稱為「瀧川靈園」,
光復後,則改稱「南榮公墓」。
魴頂庄雖已被廢,但仍有幾十戶人家居住,以喪葬業維生。
南榮公墓,自日據時代即有此規模,該公墓四區用地,原為楊、賴兩姓市民所捐出,面積約為九十六公頃,
廣大遼闊,內有較小之盆地,位於市區近郊,靠近原基北公路左側旁。
光復後,由政府接收管理,內設有火葬場一座,建築龐大,佔地約二百坪,
政府接收後,建有納骨堂(塔)各一所、涼亭二座、大小花圃六處,公墓劃分為一般墓區與
貧民墓區及公墓公園化墓區。
走了一趟南榮公墓, 發現墓區擁擠 , 層層疊疊, 一如基隆的民居……
其中有一座楊萬賜墓, 則是其中規模最大也最完整的一座 。
查諸楊萬賜個人資料, 網路資料其實不多 ;
但卻可從日治時期基隆地區主要幾間廟宇( 如: 奠濟宮, 平安宮, 慈雲寺等)
修築經費捐金者名單中看到, 且其捐納的金額通常僅次於顏氏昆仲 ,
可見楊萬賜是日治時期基隆地區頗為重要的仕紳代表之一…….
前文中提及南榮公墓一帶土地係由楊、賴兩姓市民所捐出 ,
由此看來 , 楊萬賜應該正是當初捐出自家土地的人 。
這種情形, 在日治時期非常普遍…….
該墓左側另有一墓, 應該也是同一家族所有 。
長泰楊姓源於河南光州固始縣,是較早進入長泰縣的姓氏之一,境內現有上楊、下楊兩大支脈,
陶塘洋楊姓俗稱上楊,縣城後庵、坂前楊姓俗稱下楊。
自楊氏入長泰至今,已成當地望族,人才輩出,多屬於長泰第一進士楊令聞的後代。
在台灣,楊氏開基始祖也多衍自福建長泰一派。
楊萬賜的兒子 楊太山子承父業 , 在日治時期也是地方上的重要人士 ……
楊太山 出生:1906/00/00 住所:台北州基隆市
學歷:1920年基隆公學校畢 1921年遞信講習所修畢
經歷:1921年基隆郡郵政通信事務員 1924年養成家畜合資會社創立委員,基隆市義成家畜合資會社總經理
1936年基隆市中央市場株式會社社長 基隆庶民組合理事 保正 方面委員 台北州畜產組合聯合會
位於萬里核電廠後方有一楊金聲墓園 , 格局很大, 墓埕入口處寫有基隆楊家墓園字樣 ,
推測即楊萬賜一族的祖墳 ?
由於墓園啟用於日治時期,
因此墓區仍可看見不少日式風格的墓園設計 …….
只是整體墓葬區過於擁擠且未有妥善規劃 ,
仍免不了有亂葬崗的觀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