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四十年間,從福建安溪縣金田鄉率子渡台的顏浩妥在大肚溪附近開採石材;但10餘年後遭遇大飢荒,
被迫返回福建,並卒於安溪。
嘉慶年間,顏浩妥之子顏玉蘭、顏玉賜再度赴台,在梧棲港一帶過著半農半漁的生活,
之後北上遷居至基隆暖暖,家族也逐漸安定下來。
顏玉蘭的兒子顏斗猛,於清宣宗道光27年(1847)在瑞芳鮚魚坑購地開墾,成為顏家的發跡之地,遷居瑞芳。
居住瑞芳的顏家,目睹當時基隆港的興盛,預測隨著海運以及各種產業的發展,作為燃料和原動力的石炭(煤)的需求
市場勢必擴大,而煤礦採掘事業之趨於重要指日可待,所以積極開發各地的煤礦。
顏斗猛有三子:顏正選、顏尋芳、顏正春。其中由顏尋芳承繼採礦事業,並率領族人在四腳亭(今瑞芳區吉慶里
中央路附近)一帶開採煤礦,偶兼及金瓜石金礦。
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後,台灣的民營礦業全部被日本當局徵收。
臺灣總督府於1896年9月,頒布實施「臺灣礦業規則」,准許一般台灣人申請開採,但金礦礦權(集中於基隆山一帶)
分別被日商藤田組和田中長兵衛掌握。
爾後,藤田組將基隆山週邊煤田出租給台灣本島人,顏尋芳次子顏雲年(當時23歲)由於幫助日本當局維持瑞芳
一帶礦區的治安,與日本人的關係良好,於1897年獲准承租採礦權,1899年設立「金裕豐號」承租瑞芳礦區,1904年
(明治37年)取得三爪子煤礦(位於現瑞芳車站後方)、一坑(今日瑞芳祖師廟一帶)的開採權,接著又陸續取得猴硐、
瑞芳一帶及深澳、平溪石底、五堵、三峽、板寮等地的採礦權,奠定了顏家礦產事業的基礎。
1914年時,顏家已租下藤田組在瑞芳的所有礦區。
1918年,顏家與藤田組合資成立「臺北炭礦株式會社」,但在1920年,藤田組將所持有的60%股份全部讓售與顏家;
顏家與其他合夥人於當年9月,將臺北炭礦會社改組為「台陽礦業株式會社」,並將顏家經營的「雲泉商會」所擁有
的瑞芳金礦併入,成為了掌握金、煤礦的大企業,
也開啟了顏家「台陽王國」的黃金時代……
顏家在事業發達後,買下一處庭園作為住所。此庭園最初為日本人木村久太郎的別墅,稱為「木村御殿」。
1918年木村返回日本後轉售給顏家,由顏國年取名為「陋園」。
顏家買下之後,將庭園大事整修、興建樓宇,並將家族成員及宗祠搬遷至此。
陋園為日式為主、並揉合西式風格的庭園,規模頗大,並定期開放給一般市民參觀。
因顏家愛好賦詩,陋園成為全台詩人匯集之處,因為顏家與日本執政當局的互動密切,陋園也成為當時日本官方
與台灣民間菁英的交流場所。
於日治時期,陋園更與板橋林家花園、霧峰林家宅園並列為台灣三大名園之一。
基隆顏氏奉安塔位於中正公園山腰興隆寺旁 , 其位置就位於昔日陋園以及顏氏宗祠的正後方 …….
日治時期以來,基隆顏氏家族名人,有顏雲年、顏國年、顏欽賢等人。
奉安塔四周設有圍牆, 僅能從圍牆的透空處窺視內部的格局 ,
亟其明顯的是日治時期的墓地形式 ; 雖未能一窺究竟,
但咸信基隆顏家幾位響噹噹的人物 , 應該最終就埋骨此處 ………
顏雲年患上傷寒,醫治無效,于1923年2月9日去世,享年49歲。
弟弟顏國年繼承事業,任臺陽社長,繼續開發礦産,先後新開多個現代化新礦區。
可惜,也步哥哥英年早逝的後塵,于1937年4月去世,享年52歲。
推算這座奉安塔應健於日治後期 昭和年間 。
墓塔前加了不銹鋼的棚架 , 破壞了墓園的整體格局,
是美中不足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