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蔣懷(1894-1943),原名君懷,臺北瑞芳(今新北市瑞芳區)人。被認為是台灣第一位西畫家,是水彩畫家。
繪畫之餘,兼營礦產事業,一生傾囊貢獻於台灣美術之振興及藝術人才之扶植,曾於1927年獨資設立台灣最初之
美術研究社,是台灣企業家贊助美術的先驅。
倪蔣懷生於甲午戰爭該年,清廷割台的前一年,是日治之後第一批售國語教育的台灣學生,
在瑞芳公學校畢業後,於1909年順利考取位於台北的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日語) 師範部(即今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受到日本籍美術老師石川欽一郎的啟蒙,有意將來做一名畫家。
事實上,石川欽一郎是第一個來到台灣播下新美術種子的日本畫家,而倪蔣懷則是石川在台灣的第一個學生。
倪蔣懷與一批同年齡的學生,以寫生的方式,描繪環顧的台灣土地。
1913年,倪蔣懷畢業之後,就任於暖暖公學校擔任訓導的職務。
一年後,倪與基隆顏家礦業名人顏火炎之女顏對結婚。1917年,四年義務性的教職結束後,倪蔣懷原本有意赴日深造,
不過,卻被石川阻止,他力勸倪蔣懷留在台灣經商,以資金支持美術運動。
石川認為在當時台灣美術的發展應落實於教育的紮根工作,而且單靠創作是很難維持生計。
倪蔣懷的家境不過小康,不僅缺乏赴日求學經費的支援,一家生計的重擔也無人可以承擔,所以只好
接受老師的意見,留在台灣以推廣美術及贊助後進為職責,放棄成為幕前備受榮耀和讚賞的專業畫家,
而以一名業餘的美術工作者及愛好者來推動幕後的工作。
1918年,倪蔣懷憑藉岳父顏氏家族的關係,搬到九份,躋身煤礦界,正式踏入了經商的生涯,
也開始以經商的獲利,支持台灣剛萌芽的新美術運動。
1924年,倪蔣懷與陳澄波、藍蔭鼎、陳植棋、陳英聲、陳承藩、陳銀用等畫友成立「七星畫壇」,
這個美術團體的成立是台灣推動美術運動的開端,每年皆在台北博物館舉行作品聯展,以水彩和油畫為主,
是純西洋繪畫的美術團體。
1927年,「台灣水彩畫會」成立,也是由倪出資舉辦展覽。
1929年,倪蔣懷為了培育台灣的美術人才,想要進一步成立「台灣繪畫研究所」。
經過五個多月的籌備,並且在報紙上登廣告招生,終於在7月1日開課,如洪瑞麟、張萬傳、陳德旺等都曾在此接受指導,
然後在陳植棋的鼓勵之下,赴日繼續深造。
石川、陳植棋、楊三郎、藍蔭鼎等當時台灣著名的畫家,也都曾在該研究所任教。
由於當時繪畫風氣並未被社會所接受,繪畫研究所經營困難,所以在1931年底結束此研習活動,
不過曾在此上過課的學生,後來都成為台灣美術的開路先鋒,
在台灣美術史上有其特殊的意義…….
百忙中的倪蔣懷,自己也沒有荒廢畫筆。
1927年,倪蔣懷的水彩畫作〈山間之街〉入選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簡稱「台展」)。
之後,又相繼以<雙溪夕照>、<裡通>,連續兩年入選「台展」。
目前,我們所能找到的台灣第一張水彩畫,正是倪蔣懷的作品。
尤其是倪蔣懷從事煤礦業,往來的足跡遍布基隆、瑞芳、台北等地,因此,1920年代以降的近代雨港情調、
淡水教堂原貌、瑞芳礦區風韻、還有大稻埕老街風光等,都可以在倪的畫作中找到相關的題材。
倪蔣懷初到基隆的前十五年間頻頻搬家,一開始是住在以前俗稱「公園腳」的地方,再遷居至新興街,
最後看上林開群洋樓,便將它租了下來。
林開群洋樓的位置良好,擁有絕佳的視野,從樓頂的庭園俯瞰基隆港區,港灣美景、基隆車站、郵局、
公會堂(今文化中心)盡收眼底,堪稱是當時全台最美的港都景色,難怪倪蔣懷會租下。
除了作畫之外,倪蔣懷也常邀約畫友,共聚窗口,欣賞港灣美景……
倪蔣懷只租賃林開群洋樓三年左右,之後,他的煤礦事業達到高峰,便在田寮河畔前段的雙葉町購地,
自建一間二層三間併連的鋼筋水泥住宅。
1941年11月,他因腎病赴日本大阪帝大醫院救治,被醫生宣告只有三個月壽命。
同年12月返台,1943年4月21日即因病去世,享年50歲。
某日在基隆市圖書館文史室中閱讀到倪蔣懷的水彩畫冊 ,
其中大多為基隆港以及瑞芳、暖暖、侯硐等地為寫生背景 ,
讓人欣喜不已 ……
慶幸能透過畫家的彩筆 , 來追憶當年雨港的風華 。
倪蔣懷應該有到鹿港,裡面有1~2張應該是鹿港,倒數第5張很明顯是畫鹿港金盛巷內的十宜樓。
倪蔣懷應該有到鹿港,裡面有1~2張應該是鹿港,倒數第5張很明顯是畫鹿港金盛巷內的十宜樓。
保存您心愛的 心疼的回憶
各種錄影帶 手機相機錄影檔 各種素材檔 轉成DVD光碟
只要不刮傷保存10年可重覆備份
沒有存檔中毒,錄影帶發霉,檔被格式化消失的煩惱
請洽基隆市各照相館(含七堵區各照像館)
<影片剪接剪輯+加標題字幕+配樂+帶子發霉處理=都OK>
保存您心愛的 心疼的回憶
各種錄影帶 手機相機錄影檔 各種素材檔 轉成DVD光碟
只要不刮傷保存10年可重覆備份
沒有存檔中毒,錄影帶發霉,檔被格式化消失的煩惱
請洽基隆市各照相館(含七堵區各照像館)
<影片剪接剪輯+加標題字幕+配樂+帶子發霉處理=都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