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4249.JPG - 基隆  中山路  仙洞隧道

中山區位於基隆市北邊,基隆港西側,東傍基隆港,北面臨東海,

因位於基隆港西邊,故有西岸之稱。

DSC04250.JPG - 基隆  中山路  仙洞隧道

戰後之初,基隆市制定為省轄市,並於民國三十五年於基隆市設中正、信義、仁愛、安樂、中山等五區,

此為「中山區」出現之始。

日治初期沿襲清代區劃,中山區劃分有仙洞、牛稠港、內木山、外木山、大竿林等庄、基隆街罾子寮的一部分,

及西定河以東自安樂區劃歸的蚵殼港庄等庄,皆隸屬基隆堡。

 

DSC04248.JPG - 基隆  中山路  仙洞隧道

昭和六年〈1931〉改訂地名,設明治、大正、昭和、仙洞、西町等四町,各町均設區會,內木山、外木山、大竿林

等郊外三庄,仍維持原名不變,合設為木山區會。

太平洋戰爭發生後,將大正、明治合併為第十一;昭和、仙洞合併為第十二區會;大竿林、木山合併為第十三區會。

戰後將原有區會合併為第五區,旋改為中山區。

 

DSC04252.JPG - 基隆  中山路  仙洞隧道

戰後全區劃編有十五里,之後隨人口增減變化里別時有調整,

民國七十七年時,將西定河以東原隸屬安樂區的西康、西定、西華、西榮等4里劃歸本區,及原自中山區劃入

安樂區的中和、德和、德安等三里重又劃歸本區。

中山區區名含有濃厚政治教化的意義,乃紀念國父孫中山而命名……

 

DSC04253.JPG - 基隆  中山路  仙洞隧道

 

雍正元年〈1723〉閩南漳籍人士即由八里坌移墾本地,當時大部分居民即以漁撈為生,乃以罾仔寮為指標地名。

當時蚵殼河至河口漫流,一支流至石山溪合流經水輕硿與石硬港河合流出海,另一支漫流經曾仔寮山下自現在火車站

廣場前小艇碼頭入海,而現在所見陸軍埔及火車站前一帶都是塗灘。

 

DSC04251.JPG - 基隆  中山路  仙洞隧道

罾仔寮屬基隆堡基隆街下之大字。山下塗灘填高及排水施工逐漸成為平地,

曾子寮附近塗灘經墊高與排水設施成為平地,後來海港大樓與火車站都在此處,成為基隆的門戶,而更為繁華。

 

 

日治不久日軍在此建下士官宿舍,列入軍用地,以鐵絲網圈圍成禁地,稱之為陸軍埔。

 

DSC04256.JPG - 基隆  中山路  仙洞隧道

 

昭和六年(1931)改地名為明治町,火車站及海港大樓一帶皆為明治町,七十七年移撥仁愛區文昌里管轄,其他部份

戰後道路編為中山一路及成功二路,基層編組則分設安民、安平、太平、民治四里,屢經調整現在為新建、安民、

安平、中山、民治五里。

 

清代、日治初期屬基隆堡下牛稠港庄,日治昭和六年〈1931年〉,則改名為大正町,

包括現在的中興、仁正、健民、通化、居仁、通明等六里……

 

DSC04255.JPG - 基隆  中山路  仙洞隧道

 

早期基隆港西岸高架道路為國道一號與西岸碼頭間重要聯絡道路,後因橋樑老舊而需拆除重建,且藉由環港核心商業區

開發及基隆火車站地下化都市更新之機會,將中山一、二路拓寬為3040公尺景觀道路,來改善市區交通與都市景觀,

並提供西岸碼頭貨運運輸功能。

DSC04254.JPG - 基隆  中山路  仙洞隧道

 

原本介於中山路與港區及站區之間的舊有建築也陸續拆除 ;

其中有包括了一些早期的港區倉庫建築……..

還好在拆除之前有做了一些巡禮, 為這些消失的建築留下最後身影

 

DSC09326.JPG - 基隆  飛鳳山  仙洞隧道DSC09327.JPG - 基隆  飛鳳山  仙洞隧道

近九十年歷史的「仙洞隧道」,位於中山二路流籠頭附近 ;

早期是為了進口煤炭、棉花、民生用品,讓火車載運方便所開鑿興建。

歷經時代歲月的變遷,火車轟隆的聲響雖然不再響起,但是這條曾經為當地帶來繁華的隧道,幽深的黑暗處,似乎仍

訴說著當年背負的使命……..

 

DSC09330.JPG - 基隆  飛鳳山  仙洞隧道DSC09328.JPG - 基隆  飛鳳山  仙洞隧道

 

此隧道建於1917年,已超過90年歷史的仙洞隧道,早期為了便利載運民生用品、進口物資及軍需品,而開鑿此隧道,

在當時仙洞隧道相當具有獨特的市港交通特色及佔有重要的地位,但自民國93年基隆火車站往西岸碼頭的鐵軌拆除後,

此隧道亦即告閒置,

 

DSC09329.JPG - 基隆  飛鳳山  仙洞隧道

 

如今仙洞隧道雖已年華不再,但其留在當時人民的心中 ;

見証了基隆港的興衰。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