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卅三年(1694)因地震使地層下陷而造成的台北湖,為新莊帶來除了地廣上沃的 農業

優勢以外,新莊從此更被賦予了海港的性格。在這之前,淡水和八里坌因為地處河口,一直被西、荷、

日人和中國人當作滯留港,但康熙卅三年(1694) 的大地震,卻讓整個形勢改觀,

在今三重、蘆洲一帶的台北盆地陷落成湖,陷落的台北湖使外地的船隻可直接溯淡水河而到新莊,

台北湖成為淡水的內港,新莊因 地利之便,取代八里坌、淡水而成為要港。

清政府移民策略的改變也為新莊帶來了拓墾者。 


陸續來到新莊的漢人移民,有楊道弘請墾東到大漢溪、西到今觀音山、南到今泰山一帶、

北到關渡的新莊平原;汀州貢生胡悼猷開墾泰山、丹鳳、營盤、海山一帶約三百多甲的土地,

並建明志書院、大士觀與關帝廟;胡詔開墾今新莊後港、西盛、瓊林一帶;林成祖開墾興直埔

的南部;郭宗嘏則開墾今新莊市的北部,

新莊得以在台灣歷史上留下一席之地。




新莊第一公墓位置在新莊市壽山路及中山路三段交會處 , 土地權屬十八份坑小段;

十八份山位新莊西北隅,綿大屯、觀音龍脈,兩翼延伸,明堂開廣,具仙人抱網,萬水來朝之象。

乾嘉以來,向為先民往生長眠所在;朝露夕嵐,青山蓊鬱,俯廕不疇,地靈人傑;於是菁莪蔚起,

代出賢能,文風鼎盛,譽稱北臺。


丹鳳庵旁有一同治年間古碑 ,

明確指出當地的業戶包括有: 林恆茂 、胡板麟 林啟元 、張廣福等 ;

林恆茂為竹塹西門公館內林占梅家族墾號 , 胡板麟可能與汀州貢生胡焯猷有關 ;

林啟元有可能是林成祖的墾號 ;

其中的張廣福則是張士箱大房張方高派下(張源仁)的業戶名…….



清乾隆十六年(1751),張士箱家族首先到新莊平原來投資拓墾的是張方大(張士箱之四子),

張方大與吳洛(字夢花)和馬紹文三人合夥來海山地區(今樹林、三峽、鶯歌三鎮及新莊之桕子林、

西盛一帶)開墾,懇號名為「張吳文」,日後再分股成「張必榮」及「吳際盛」。



張必榮是張方大戶名,乾隆二十二年(1757) 後,分得潭底莊(今樹林一帶)、三角埔莊的開墾權;

吳際盛懇號乾隆二十二年(1757) 之後則分得彭福莊及山仔腳莊及獇仔寮莊一帶的開墾權。

因此,張方大、吳洛和馬紹文便是開墾海山地區的重要功臣……


隨後,大房張方高也以「張廣幅墾號」名義進墾興直庄、八里坌、大窠坑、楛柃腳、十九埒、

七十二分陂、員林庄溪州、阪角庄、三坑仔、十八份一帶。

乾隆十八年張方高二子源仁入墾新莊。



日治時期新莊公館口地基主張仁豐,就是張廣福,即源仁業戶名。

第一公墓內有一完整獨立的墓區 , 其間葬的全是張姓的家族 ;

其中包括了張世英張世奕張世傳及其眷屬等, 共有六、七座墳墓 ,

規模也都是整個第一公墓內其中佼佼者 ;

以此一家族能在此十八份山荒埔使用如此廣大的土地 , 極有可能即是當地的大地主 ;

再由次推論, 該家族墓園極有可能是張源仁家族後裔所有 ……

臺灣通志選舉篇記載 : 舉人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 : 臺灣府張源仁  (晉江人)

只是網路搜尋, 均未見相關之記載 , 無法進一步驗證

 

墓園中有一座同治年間的古墓 ,(另篇)

更加添此一家族墓園的特殊…..

 

 

 

0

一則留言

  1. 李宏德 2024 年 7 月 21 日 於 上午 10:30

    張方高家族的墓碑上的燈號為鑑湖並非鶴蒲。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