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同治十年(1871)所編篡的淡水廳誌記載 :
擺接堡共有加蠟仔莊、 港仔嘴莊、芎蕉莊、龜崙蘭莊、枋寮街、新埔漧莊、南勢角莊、
後浦莊、員山莊、社後莊、藤寮坑莊、 冷水坑莊、火燒莊、柑林陂莊、
大安寮莊、員林仔莊、柏仔林溪莊等17個莊頭,
其中有些莊頭 , 即在今土城區的轄區範圍之內。
土城地區大規模的拓墾則始於乾隆初年(1736);在拓墾擺接社時常發生漢蕃之爭,漢人為了
順利拓地,在今天土城區公所、土城國小的附近,築有「土牆」做為防禦, 爾後人口漸聚,
「土牆」也由防蕃演變成收糧、維持治安的公務中心;
由於「土牆似若城池」乃相約稱之為『土城』。
話說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間,天地會林爽文起事,北臺灣林爽文部眾曾與官兵戰於
擺接堡柑林埤(今土城區裕民路學府路附近)一帶,許多林爽文部眾被清軍殺死,暴屍荒野,
乾隆帝恨其為亂黨,敕命不許收埋。
但地方人士報告,其中許多屍骨是被誤殺的難民及協助清軍平亂的義士。
經過官員上奏,皇帝於是封其為「義塚」,墓碑銘文:「奉 札諭埋葬難民萬善同歸墓」。
這就是土城地區「大墓公」的信仰由來……
廣義來說土城地區的大墓公有三座,一是大家所熟知的「大墓公」,位於埤塘村;
一是位於貨饒里的「義塚公」;最後是位於永寧里(大安寮)的「萬人同廟」。
其中埤塘里「大墓公」與貨饒里「義塚公」同是源於乾隆年間林爽文亂事,與當地客家族裔
有些淵源,而「萬人同廟」則似與近代土城的開發有關。
而位於大墓塚後方一帶 , 則是昔日板橋地區墓地分布之所在 ……
原板橋第一公墓、第二公墓、第三公墓分別位於土城區忠義路、和平路及明德路一段195巷,
由板橋區公所管理,但時常有民眾質疑在土城的公墓為何名叫板橋,
新北市政府民政局因而將板橋第一公墓、第二公墓、第三公墓分別更名為土城區第九公墓、
第十公墓、第十一公墓,以方便民眾辨識。
近來配和都市化的發展 , 公墓區已逐步辦理遷移 ;
其中第三公墓, 第四公墓已陸續清塚並規劃為公園用地 ,
而第一公墓也將在遷葬完成之後興建署立醫院……
前一回前往走訪林本源家族墓園時, 有順道踏查了第九及第十公墓區 ,
發現其中還是有一些古墓 , 便順道予以載錄。
(乾隆辛丑陽月 顯考 文茂蕭公 顯妣廖姜 蕭媽之墓)
(顯妣 施媽萬敬 林太夫人墓)
(同治元年 顯妣諡溫柔 林媽張氏之坟)
(嘉慶癸亥菊月 皇清 顯考號耀坤張大公 顯妣諡貞順游氏娘 坟墓)
(故父 高坂常一 高坂嘉吉太郎 曾公水墓)
(故 李溫春之墓 臺灣總督府勤行 報國青年隊員)
(顯妣 進喜林媽 黃太夫人墓)
(燈號吉上, 是否為板橋林家人氏 ?)
(嘉慶十七年壬申歲孟夏月 皇清 大學生 顯考 諱尚志 安定江公之佳城)
按: 東山派下十九世祖江蒼蕃與子任康、任莊及任榮等四人在雍正十年(1732)入墾外籐寮坑
員山,其後又在萬華製作雨傘及「潮絲煙」為業,致富後在籐寮坑建大公厝,開墾土地達百餘甲。
外籐寮坑江氏在二十世分家之後,號安定公的長子江任康擁有外籐寮坑大公厝,繼續在土城一帶
繁衍後裔,三子任榮公返回福建永定原鄉發展,二子任莊公則至臨近的板橋後埔卜居並成為擺接
堡地方知名望族。
(完)
鄭先生:
個人因工作關係,一向對古墓石碑非常注意,因為是很好的史料。想請問您走變那麼多墳墓,是否在板橋市第4公墓(舊稱四山公墓),該墓地是林清山先生創於大正2年,而且立有石碑,分別有楊家春先生及劉育英的文字及捐提碑。該墓地現今在遷除中,不知您是否有印象在該公墓中找到該石碑?我希望該石碑尚未被破壞掉。
Jim Lieu
鄭先生:
個人因工作關係,一向對古墓石碑非常注意,因為是很好的史料。想請問您走變那麼多墳墓,是否在板橋市第4公墓(舊稱四山公墓),該墓地是林清山先生創於大正2年,而且立有石碑,分別有楊家春先生及劉育英的文字及捐提碑。該墓地現今在遷除中,不知您是否有印象在該公墓中找到該石碑?我希望該石碑尚未被破壞掉。
Jim Lieu
抱歉,踏查的內容均已披露,印象中未採集到你所提到的……經你提醒,應該找時間再走一趟。
抱歉,踏查的內容均已披露,印象中未採集到你所提到的……經你提醒,應該找時間再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