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拓墾史可以溯至雍正末年,但大規模的拓墾則始於乾隆初年;在拓墾擺接社時常發生漢蕃

之爭,漢人為了順利拓地,在今天土城市公所、土城國小的附近,築有「土牆」做為防禦,爾後

人口漸聚,「土牆」也由防蕃演變成收糧、維持治安的公務中心;

由於「土牆似若城池」乃相約稱之為『土城』。




依同治十年(1871)所編篡的淡水廳誌記載 : 擺接堡共有加蠟仔莊、港仔嘴莊、芎蕉莊、龜崙蘭莊、

枋寮街、新埔漧莊、南勢角莊、後浦莊、員山莊、社後莊、藤寮坑莊、冷水坑莊、火燒莊、柑林陂莊、

大安寮莊、員林仔莊、柏仔林溪莊等十七個莊頭,

直到光緒元年(1875)土城才改為淡水廳擺接堡。



日治時期大正九年(1920) 更改地方官制,改為五州二廳,州下設市郡、郡下設街、庄,

土城一帶初稱為土城區後改為台北州海山郡土城庄。

光復後 , 原日治時期台北州轄區於光復後劃出台北、基隆二市,改設台北縣,將原州轄之街庄

改為鄉鎮,鄉鎮下之編制為村里,土城庄改設為土城鄉……



(顯祖考  諱名甚德  錢公之佳城 )

由於人口持續增加,工商日益發達,於1993年6月正式升格為台北縣土城市。

2010年12月25日改為新北市土城區。

南天母位為土城東南方 , 是土城的後花園 ;

因緣巧合地探訪了該地區的幾座墳墓 ……





按 : 錢姓源出彭姓,依通志氏族略:以官為氏,顓頊帝曾陸終生彭祖,彭祖裔孫孚,

周錢府上士,其後代遂以官命氏,世稱錢氏。

錢姓的祖籍地是下邳(今屬江蘇),與彭姓的發源地彭城(今江蘇徐州)並不在一處。

但是,錢姓人一向把彭城作為郡望,其原因也正是由於與彭姓同源的緣故。





錢姓之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帶。下邳位一于現今江蘇徐州的附近。

徐州古稱彭城。下邳、彭城兩地非常接近,也一定程度上地證明了錢、彭兩姓間的密切關係。

後來,錢姓逐漸南遷,分佈到長江以南各地區,至今在江南吳興、武進一帶還有許多錢姓人家。

廣東、福建、台灣,及海外許多華人聚集的地方也有一定程度的分佈。




墓主人錢甚德 , 字陳德 ; 由墓埕前的墓誌銘可知其人係龍溪人 , 民國三十八年渡海來臺 ;

育子三人: 豐盛、長盛、永盛

但看墓手上有當時監察院長于右任之輓詞 , 想必其人極可能為當時之國府要員 ;

只是從網路上搜尋 ,並無所獲…..


在此墓的附近另有一白氏家族墓園 , 其中兩座規模較大的墳墓分別為 :

據安溪榜頭《白氏族譜》載:開安始祖白逸宇,卒於明宣德三年(1428)。

二世祖溫泉幸生五子,分派五宗,不願遠離桑梓以棄父母墳墓,留守故居。

不久因福海後林僻居,挈眷移居榜頭華湯。後因人丁興旺,耕地、宅基地有限,後裔除聚居

該村阪頭、福海、崎頭、宮兜(約1200人)等角落外,大批宗親陸續向近鄉鄰村和外省徙居。


安溪榜頭《白氏族譜》(1989年12月版) 記載:

最早遷居臺灣的,是九世的福海宗親白家節,約當順治末康熙初,鄭成功收復臺灣時,

家節即徙遷臺灣的鹿港。此後,榜頭白氏紛紛遷台。

《安溪縣誌》等書載:清代,安溪人遷台開墾者不少,僅榜頭白氏遷台即達200多人。


清乾隆十年(1745) 先後數十批泉州人入墾木柵,清嘉慶年間(1796—1820),聚居三峽的

安溪人已在三峽建寮熬樟腦。同治元年(1862),英商德記洋行自安溪配茶種,貸款勸農種植,

產品收購銷往國外,臺北烏龍茶遂成為當地著名土特產。


(顯考  白公春山墓)

嗣後,安溪人王水錦、魏靜相繼赴台,在臺北南港大坑(今臺北市南港區)從事包種茶研究、

推廣,使臺灣茶業進一步發展,

光緒三十年(1904年),張迺妙、張迺乾兄弟引進故鄉安溪鐵觀音茶苗在臺北木柵樟湖山

(今指南山)種植成功。


(顯妣  白媽林英墓)

由此看來,

土城的白氏應是早期入墾當地繼而在此蕃衍的氏族 ……

而墓園所在地應該即其拓墾之山林吧 ?

或是後來, 或是久住 , 最終都埋骨在這一片青山翠林之中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