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文獻的記載 : 目前所知,最早來到景美地區開墾的,是廣東大埔人廖順勉,

據說在康熙二十九年以後(大約在1690—1700)攜眷來到萬盛庄公館街。當時的文山地區,

仍是一片林木蓊鬱的森林。



根據伊能嘉矩的《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編—臺灣》描述:

康熙末年,在森林北端,僅有林口庄建庄。雍正七年(1729),粵人墾首廖簡岳自淡水港

溯新店溪而上,企圖開拓此地,而與秀朗社平埔族相衝突,一時共有百餘人遭殺害。




後双方議和,漢人遂徐徐闢地,開圳成水田。 當時的移民,從林口庄(今公館、台大一帶)向南

前進,或沿著新店溪右岸前行,來到公館街,在此落腳,開闢了萬盛庄。

或翻過暮頭山(蟾蜍山),向東墾闢,逐漸形成十五份庄(興福庄)。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瑠公圳鑿成,自大坪林過景美溪時搭建木梘〈凹形槽〉運水,

圳道經景美街折向景文街與車前路交會處,過三福街流向萬隆、萬盛走蟾蜍山下今日羅斯福路

四段119巷通往古亭、大安等庄頭。

自此民眾往來常走此圳旁小徑,圳岸兩旁遂有商店聚集,形成公館街。

大正九年萬盛庄隸屬於台北州文山郡;光復後,原萬盛庄設景美、景南、景行、萬盛四村。

大正十年萬新鐵路通車,蒸氣火車吐著黑煙奔馳其上由萬華沿著汀州路經公館、十五分、

景美到新店,全長10.4公里,五十四年拆除鐵路和火車站拓寬為今羅斯福路。



四、五十年代萬盛村是最靠近臺北市的鄉下,被當作設置工廠的理想地點,電風扇、雨傘、

醬油、紡織、染布、輪胎等工廠沿萬新鐵路旁散佈。

蝶飛鳳舞大樓原址即為光復初期建置的工廠 ;

大樓位於萬隆捷運站旁212巷內約五十公尺之處;是一座雙併的建築,

由兩棟十六層的大樓組合而成,後面有約六百平方米的花園。

站在頂樓陽台向西可以鳥瞰新店溪及景美溪交會,北觀福和與永福雙橋及台電大樓,

東見101大樓,南望仙跡岩及台北盆地南緣的多座青山。



雙併兩樓各呈英文X的形式,像兩隻飛舞中的蝴蝶,因此乃有蝶飛鳳舞之名。

其中蝶棟每八戶從14坪至24坪大小不等,鳳棟每層四戶,從三十五坪至六十坪不等;

形式從小套房至樓中樓均有。本社區自民國八十六年啟用,共有172住戶。


之所以特別記錄此一大樓 , 實乃此為筆者當年第一個從開工到完工參與的建案 ……

曾經經歷的歲月 , 竟還能激起一些迴響

當時推動該案的建設公司 , 即現在還頗有名聲的昌軒建設 ;

(該案並非以此建設公司名義興建)



說以昌軒, 一般人或許不甚熟悉 , 殊不知這公司背後竟是一家大企業—台聚集團

發跡浙江溫州的吳壽松,三十歲來台,創設昌達化工,以及環球、懋昌貿易等公司;

之後更與美商維賀藥廠、蜜絲佛陀總公司合作,獲得授權在台灣生產國際名牌固齡玉牙膏、

蜜絲佛陀化妝品,這兩項大受歡迎的產品,讓吳家累積了可觀的財富。



六十年來從台灣聚合的經銷商做起,之後才接手美商的股權入主台聚,

最後在三子吳亦圭的主導下購併華塑集團,一躍成為台灣第二大石化集團。

旗下有台聚、華夏、亞聚、台達化工四家上市公司,

以及未掛牌上市的台灣氯乙烯、順昶塑膠等。


不只在石化業,吳家在電子業、房地產乃至轉投資的餐飲事業,都搞得有聲有色;

台聚集團吳氏家族在八十年起積極進軍房地產市場,陸續成立德京、德展、昌軒等建設公司。

不過初期主要是開發吳家所持有的土地,推案金額不大,市場上名聲並不響亮;

昌軒建設真正在市場打響名號,是94年在捷運新店總站推出的「碧潭有約」大型聯開案,

戶數超過七百戶、總銷金額五十億元,請來香港知名藝人莫文蔚代言,成為當時房市熱門話題。

昌軒在「碧潭有約」熱賣後,94年下半年隨即介入信義計畫區A1土地的整合;



之後也和坤福營造等合作,積極整合南京東路與遼寧街口、六福皇宮對面的近千坪土地。

除了精準掌握國內房市起飛的趨勢外,更展現出強烈的企圖心。

其中 ,昌軒建設在A1土地的整合上更是大有斬獲。

98年七月,昌軒又將這棟A級辦公大樓的土地與建物,

以一二九億元賣給遠雄人壽,創下國內房地產交易金額的新紀錄 ……

怎麼說, 也是之前的老東家 ;

而吳家也確實如傳言中的低調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