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忠義一帶的開發始於雍正六年,陳氏家族開臺始祖陳懷公,本名陳時英,來臺拓墾
並娶凱達格蘭族少女為妻,傳承至今已21代,子孫有千人之多,其第13代孫陳澄波考中舉人,
於今陳氏宗祠內仍留有二根舉人旗杆,為忠義地區最大的家族。
早期臺灣移民的信仰除了各鄉土神衹外,關公亦為最受崇敬的神明之一;
而矗立在忠義山下的行天宮主祀著「關聖帝君」,為民國四十五年,廟方向陳氏家族承租
忠義山下一塊地所興建,是忠義地區最莊嚴華麗的廟宇。
清雍正年間,據說曾是年羹堯手下大將的陳時英(來臺後化名陳懷) 來臺後,和平埔族女子林薏娘
結婚,並向嘎嘮別社人購買土地,拓墾水田 (地段在今日的忠義至關渡一帶) 約五甲三分。
每年並向今日的關渡宮,繳納稻穀三十八公斗,因此當每年的農曆初一,宮廟大門均由陳時英前往開啟,
其大門一對石獅,據說亦係由其捐贈 ……
陳家祖厝則在現今捷運北投機廠的土地上,因台北市政府興建捷運系統,徵收陳氏宗親會
三公頃多水田,包括陳懷公祖厝在內,陳氏宗親力爭保存已有兩百多年的祖厝,希望比照古蹟辦理,
協調不成,最後才決定遷建於北投中央北路四段的忠義山上。
站在新落成的祖厝前廣場,正好遠眺整個關渡平原。
祖厝中掛有第十三代陳澄波高中舉人的文魁匾 , 祖厝前面也立了一對旗杆座 …….
(請參閱另篇 : 北投忠義 陳懷公祖厝 )
一日前往攀登忠義山 , 在陳懐公祖厝右後方山腰上, 遇見一座古墓 ;
墓得外觀雖經整修 , 但墓前的一對旗杆座, 卻透露出一些端倪 ……
從墓碑上可知該墓為陳時英元配林孺人的坟墓 ;
最初建於前隆五十四年 , 道光丁未年曾經重修 ;
原墓碑棄置於墓園的左側 , 墓碑上清楚刻著道光年號 ,
說明這裡原來確是一處古墓 ……
旗杆座倒應是舊物 ?
也曾經在網路上看過網友分享的陳時英坟墓的照片 ,
樣式與此墓大致相同 ,
應該是同一時期修葺的成果 ;
據說在觀音山 , 確切的位置則無所知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