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小巨蛋與鄰近的松山運動中心、臺北田徑場合稱「台北體育園區」。
臺北小巨蛋座落於松山區敦化北路和南京東路四段交叉口,前身為臺北市立棒球場。
2000年底,臺北市政府拆除老舊棒球場,於原址興建15,000席多功能體育館(Arena)。
自2001年11月12日動工,於2005年8月底竣工,同年12月1日正式開館啟用,
命名為「臺北小巨蛋(Taipei Arena)」。
臺北小巨蛋主場館球場面積大小為 76m×41.5m,伸縮席位完全伸展時,仍達 60m×29.5m;
周邊賽會行政空間一應俱全,符合5人制足球賽場地需求大小以下之運動項目使用要求,且主館
球場中央61m×30m範圍亦可凍冰,成為標準室內冰上競賽運動場館,
使臺北市得以爭辦國際間大部分單項運動總會一級賽事活動。
除了對觀賞性競技運動活動提供最佳化的設計之外,臺北小巨蛋的多用途設計,能有效支援
表演藝術、演唱會…等其他活動之使用。
地下2層、地上5層之HRC建築物,總樓層地板面積約9萬900餘平方公尺,
觀眾席位區可配合不同的使用目的,迅速改變座椅配置:中央舞台式演唱會、籃球賽,可容納
15,350 席位;遠端舞台式演唱會、大型集會,可容納 13,500 席位;近端舞台式音樂會、
表演藝術,可容納約10,000 席位。
副館則常年結冰,為國際標準滑冰場,場地面積61m×30m,配置冰上曲棍球、競速滑冰相關
器材設施,可舉辦標準室內冰上競技運動,平日對外開放(冰上樂園)供一般市民參與滑冰運動,
並開設各式教育訓練課程,滑冰場看台可容納 800 席位。
此外,臺北小巨蛋館內規劃設置有6千餘平方公尺的附屬商業設施空間,
提供觀眾舒適的餐飲空間及休閒環境。
面對南京東路的正門有巨型LED電子看板「臺北天幕」(或稱小巨蛋天幕),
平時播送廣告與活動訊息,有時亦為藝文活動舞台。
走過半世紀的台北田徑場,迎接2009台北聽奧前拆除重建,完工後可容納兩萬名觀眾,
當時也做為聽奧開閉幕典禮、田徑及足球決賽的場地。
田徑場符合IAAF(國際田徑總會)及FIFA(國際足球總會)認證的田徑及足球國際比賽場地規格,
改建後的台北田徑場充分展現現代科技建築風貌,歷經3年重建,總建設經費高達30億。
落成的「台北田徑場」可以容納20,000人,主體建物使用年限可達50年以上。
田徑場設計及特色有: 採用節能減碳之綠建築設計,以達降低耗能目的。
採用輕盈的鋼構及白色薄膜屋頂系統,呈現張力與活力感。
設計理念呈現「飛翔建築羽翼」的整體意象,與小巨蛋相互呼應……
一側的練習場位於敦化北路、八德路口,為一標準田徑練習場,
亦可作為足球練習場之用。
適巧有機會前往社教館對面的大樓頂樓 , 拍攝臺北田徑場全景照片 ,
更可看出整個園區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