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公好義坊座落於二二八和平公園內,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創建。
原立在衡陽路與重慶南路交點附近,日本人統治台灣時,拓寬衡陽路所以將急公好義拆遷於現址。
石坊係表彰洪騰雲者,世居艋舺土地後街,貢生出身,光緒六年 (1880) 因府城建考棚行署,捐助田地
及經費銀兩,後由劉銘傳奏請賜「急公好義」匾額。
於光緒十四年(1888) 建成,明間大樑彫龍飾,榫口下方置雀替,以增剛性,
屋頂右則有拉繫作用,整體形式頗為簡潔有力。
坊原立於今之衡陽路,故舊稱其處為石坊街…….
按: 洪騰雲(1819-1899),字合樂,一字會樂,號忠慎、合益,小名球唱。
艋舺人,六歲隨父定居臺北艋舺。成年後,洪騰雲從事泉州與艋舺間米、食鹽生意,因而致富。
不僅是富商,洪騰雲也以好善樂施著名。捐得貢生的官職,賞四品同知銜。
清治時期,定期於台南府考棚舉行科舉考試。不過,位於台灣北部兩千名以上童生考生,卻都要
遠赴約三百公里遠的台南赴考,實在相當不方便。
於是洪騰雲特於光緒六年(1880) 捐地以及銀元來興建考試用的考棚。
如此一來,北台灣的考生就不用至路途遙遠的南台灣考試。
1887年臺灣巡撫劉銘傳上稟朝廷此一義舉,並請聖旨建立旌表類牌坊來表揚洪騰雲,
獲得了當時光緒帝敕令批准。
於是,特別在石坊街(即現在衡陽路),蓋座牌坊來表揚其義舉,
即為此急公好義坊。
其題楹如下 :
福建臺澎巡撫劉銘傳序
奏臺北廳淡水縣四品銜黃 同知銜貢生 洪騰雲因府城建造考棚行署
捐助田地並□費銀兩核與 請旨建坊之例相符即懇 天恩給予急公好義字樣以示觀感
光緒十三年潤四月十六日奉硃批著照所請 禮部知道 欽此 光緒十四年 立
(1) 培子孫數十世種福之田積善有餘慶眴看雲礽聯甲第 體國家三百年養士之德博施宏素願允邀日下沛恩綸
知臺北府事 雷其達拜題
(2) 高誼重斯文規拓風簷下筆聲添蠶食葉 令名騰上國恩頒綸閣褒榮詔寵鳳銜書
欽加六品銜調補臺北府學教授 馮夢辛拜題
(3) 稼樯體艱難食德飲和樽節退讓以明禮 鄉間重模楷言坊行表令聞廣譽施於身 知淡水廳事 汪興禕拜題
(4) 慷慨荷宸褒見義勇為綽楔留方千古仰 捨施先試院有基勿壤士林遍譽一時新
調補淡水縣教諭加三級 溫陵 蔣學瀛拜題
坊為四柱三間式,形制完整,雕琢精美,為臺北最典型之清代石坊。
坊前的石獅據說是昔日台北天后宮之遺物 ?
現在坊前建有一小廟 ,
有些影響到周遭環境之簡潔 ; 略為可惜 …..
據日治時臺灣總督府的調查,大臺北地區共有三大富豪:
排名第一的就是板橋林家第四代的林維源,有資產1億1000萬銀圓,
排名第二的是大稻埕的「番勢-李春生」有資產120萬銀圓, 排名第三的則是艋舺的洪騰雲,
共計有資產20萬銀圓。
可見其財力之雄厚……
之後,其孫洪以南曾擔任瀛社首任社長,並且曾擔任淡水街街長一職。
日治時期仍活躍於當時的仕紳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