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載雲,又作再雲或紫雲,湖南湘潭人,新楚軍副將。乙未之役,台民成立臺灣民主國以抗日,

台灣知府黎景崧組新楚軍,用楊載雲擔任管兵統領。因而鄉民稱之為「楊統領」。


光緒二十年,日軍準備接收臺灣,登陸之後,一路勢如破竹。一直到桃竹苗客家庄,才開始嚐到嚴重挫敗。

龍潭陂之役,徐驤率「田賦軍」與吳湯興「新苗軍」、姜紹祖「敢字營」等義軍,痛擊循官道過桃仔園

(桃園) 至大湖口 (今湖口) 之日軍。

徐驤則從東路前進,吳湯興與姜紹祖由西路往西北推進。

義軍擅長狙擊,日軍因此退至中壢。


大湖口為防守新竹的前哨,義軍吳湯興、徐驤等置重兵於此,阻進犯之敵。

日軍組「新竹支隊」由中壢南進,卻屢遭義軍狙擊,於是越過長崗嶺 (今湖口鄉長安村)和下波羅汶

(今湖口鄉波羅村) 等庄,佔領東北一帶的高地。

最後,徐驤等義軍被阻於田野之中,莫能進展,於是邊戰邊退,向西南退到新竹城。


日軍進佔新竹後,義軍便分三路夜攻新竹,吳湯興部攻北門,徐驤與姜紹祖率所部為後援跟進,

楊載雲所率之新楚軍 則趁機夾攻日軍之背,兩軍在城東大戰。

結果義軍佔領十八尖山及虎頭山,乘勝轟擊新竹城東門之日軍。


光緒二十年(1895) 8月 , 北白川親王親率日軍出新竹城攻尖筆山  ,新楚軍統領藍翎副將

楊載雲、李惟義守尖筆山。兩軍交戰劇烈,槍砲聲震動山谷。

日軍配合海上之鑑砲以強烈之火力進攻,新楚軍配合徐驤等義軍奮戰不已, 但終不敵而敗績,

楊統領載雲壯烈成仁。


據載楊統領乃因久戰士無鬥志,遂為叛卒暗擊,彈中於背死。

眾將士即以戰旗裹楊統領屍,葬頭份鎮坪頂埔,時人稱之為楊大人之墓。

後人慕其忠烈者,常往憑弔。

其後,陳光海、光斗昆伸秀才又遷其墓於石駁下墓地,昭和六年(1931 )頭份鎮信士再遷之於

棘仔園墓地,民國67年(1978),於河濱公園旁建「楊統領廟」奉祀之。


楊統領雖死於叛卒之暗擊,然據當時親歷其役者所留下之各家記載,對其皆有極高之評價。

如彰化吳德功「讓台記」即云:

「論者悲楊之遇,未嘗不服其勇也。今遺塚在頭份山上,士人虔奉,香火不絕焉。」


裔有詩讚新楚軍統領楊載雲:

「頭份嶺下車紛紛,頭份領上日欲曛;荒塚纍纍蓬蒿滿,停輿憑吊新楚軍,回想乙未六月間,

臺島治兵如絲棻;依時廉藺不交歡,南北將帥門戶分,公本血性奇男子,丹心捧日才不群;

初寄專閫拜登壇,詎料金牌召孔殷。公憤奮臂衝前敵,身冒砲火甘自焚;嗚呼新楚軍統將誰,

藍領遊擊楊載雲。 」

隱姓埋名之思痛子在「臺海思痛錄」中亦云:

「觀楊載雲斬馘千餘,隱若一敵國,誰謂今人不古若哉? 使諸將皆如載雲,虜食得下咽乎?」

可見其所獲之評價…..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