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螺潭(今螺潭里),村莊位於烏溪東岸,因為靠近溪水較深的凹岸,以前常常有石螺棲息在深

的地方,因此稱為「石螺潭」。 螺潭村在烏溪堤防未修築以前,該地有一大水潭,據說水潭裏有許多

石螺,村民因而稱該地為石螺潭或螺潭,目前確實仍有不少水塘錯落其間…..




由於螺潭村緊鄰烏溪,據說早期不少村民是自彰邑的快官庄遷來,是烏日保存傳統老聚落

最完整的地方,其間尚保存有如:孝思堂、順德堂等幾個林姓大宅,可以看出當年的繁華。



在清代本地原屬「喀哩庄」,有關喀哩之名的由來,傳說有兩種:

第一是漢人尚未來此開墾前,曾是平埔族的居住地,平埔族稱此地為喀哩(keli),漢人譯音為

「客乳」或「喀哩」。第二是喀哩庄是烏日溪南地區發展最早的地區,新南宮在乾隆二十五年

即已開廟,供奉天下聖母,每年媽祖生辰的迎神會當日,各地遊客蜂擁而入,或云「客入」之音

和「喀哩」相近,遂變成相沿成習的地名。




如今村落中的街道仍保有百年前的曲巷繁華,溪南地區的貨物若要送到「草鞋墩」(即草屯),

通常必須經過喀哩這個庄頭,

所以說百年之前,喀哩及石螺潭可是溪南地區的兩顆明珠,一直都很熱鬧的古庄…..




林氏族人自「開台祖」林公樸慧渡海來台(約在清乾隆年間)算起,至今已傳至第十代。

其遷移路線係由彰化的快官渡烏溪,至石螺潭定居,其中大房與末房又陸續遷往阿密哩與錦埔等地。

傳至第四世時又分做四房,分別由林文滔、林文煙、林文生、林文章為各房代表。




 

林氏在石螺潭陸續起建家宅…..

最早起建為三房所建之慶德堂,其次為四房所建之嘉德堂,再其次為大房之順德堂,

再者為大房之林溪泉宅,然後是大房之宗德堂,最後是大房之廣德堂。

順德堂為日治時期大正年間所營造,歷時三年才落成。




由當時螺潭平和林氏大房第五世林火藍、林蕃薯兩兄弟所興建。

順德堂位烏日鄉螺潭村溪南路194號,是目前烏日地區保存較完整的田園聚落合院民居,

業主為林火藍,堪稱是當地大地主和大家族之一。 林宅合院建築格局為一落三護龍,坐東面西,

占地約一千餘坪,約建於日治時期的昭和初年(1936),

據林宅族人指稱,當年建屋開支所需約需時幣二萬,為此還以賣田廿多甲,

其所費不貲可以想見一般。


林宅建築最大特徵在於採中西揉合形式,有傳統三合院結構、建材和精神文化,

同時也滲雜時尚的巴洛克及現代裝飾主義,有水泥的雕塑、洗石子、貼洋瓷磚和古典戲曲

人物彩繪磁磚,見證了台灣二○年代的日據期家居營造的風尚。


在格局配置上,林宅有兩道磚砌院門,其內院門位正堂中軸線,但外院門則開在右邊護龍前,

如此避開中軸線作法是傳統民居依風水理由的慣例…..





除此,屬於外部裝修的泥塑洗石子造形物,如仿巴洛克裝飾風的鏡台、仿傳統中式石雕柱礎

、院門柱頭上的燈具、屋簷墀頭塑花等,都是該宅顯露一絲秀氣的展現。

當然,整座合院內部大小木作的彩繪也頗能表彰林宅的富貴和尊崇,像中脊樑太極

八卦紋樣及堵頭圖案配置的嚴謹構圖施彩,不僅增加林宅光彩,保存完好至今,

也意外成了林宅重要的文化資產。




位於螺潭里溪南路上的古建築群,包括順德堂、慶德堂、嘉德堂、林溪泉宅、廣德堂、宗德堂等六座,

其柱頭斗拱、窗櫺雕飾、家祠堂號、院落簷廊、涼亭池塘等都蘊含文化歷史的精神與意義,

這些地方傳統民居建築群,座落於縣道127線左右兩側,一同見證了村莊開發的過程,

頗適合進行一趟人文聚落懷舊巡禮。



慶德堂為坐東向西的古厝,與順德堂相隔一條曲巷…..

道光年間由林江所興築的孝思堂是石螺潭最老的傳統住宅,前後整修過幾次。


在東南處入口有一 門樓,門樓頂曾有交趾燒的作品;門樓上橫書復義朝和字樣,

可惜未能一道造訪……

他日再訪之

 

0

2 留言

  1. 行 銷 軟 體 2014 年 12 月 9 日 於 下午 1:06

    自動網路行銷軟體,讓您產品廣為人知喔!

     

    http://snipurl.com/286jmig

     

  2. 行 銷 軟 體 2014 年 12 月 9 日 於 下午 1:06

    自動網路行銷軟體,讓您產品廣為人知喔!

     

    http://snipurl.com/286jmig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