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地區在淡水開港前後,因為樟腦業的興起,吸引許多不同族群的人進入該地區發展,由於必須

共同面對原住民的威脅,因此不同族群的人必須要有比較大的包容性,由福仁宮祭祀的神祇即可看出

族群包容的特性。



早在清末便因應祭典日,提出十大姓氏公號輪值舉行傳統三獻儒典大禮以及賽神豬活動。

這十大姓氏公號的內容可在今日福仁宮正殿兩側的楹聯得知。



公號包括了: 雜姓金漳盛、李姓金德興、江姓昌興季、林姓金福昌、簡姓福漳隆、張廖姓福仁昌、

黃姓永漳安、呂姓金漳利、王游姓金閩安、陳姓金漳福等 ;

包括了月眉的李騰芳家族,內柵庄簡家,李家,崁下的邱家,栗子園黃家、廣福庄黃家,

共同的祖籍多是漳州府詔安縣或南靖縣一帶。


清乾隆二十餘年,有粵人謝秀川與賴基郎二人為霄、崙二社熟蕃土目之管事,出而招佃開墾,

一時自石墩庄以至內柵庄等處,有漳、粵二種之人邱姓、廖姓,以及古、張、戴、倪等姓,分段

著手漸次開拓 ; 嘉慶十五年,粵人朱觀鳳著手開墾三層庄,是時大嵙崁尚未形成市街;


可見內柵庄三層庄一帶其實是更早入墾之處 …..




道光十二年,內柵庄頂崁漳人建築玄壇廟,即今仁安宮之前身是也。

據稱閩人游番等三十二人險 渡黑水溝輾轉鹽水路乘船到大科崁(今大溪)內柵住紮下來,

眾人一行攜帶一尊故鄉所供奉的「玄壇元帥」隨眾駐駕大溪內柵,先民為敬奉元帥,暫以

民宅宗祠供民參拜,經過十餘載 , 清同治六年(1862)黔黎方安定生活。為感念玄壇元帥庇祐。

服魔之靈,眾人戮力於今之「仁安宮」廟址建造神宇。

今日仁安宮周邊, 巷弄內仍保存著一些傳統民居 ; 見證當地成庄之時的風光 …..

義和里內柵地區之內柵路二段現存的古厝有蕭氏、林氏、簡氏及游氏等,是鎮內代表

大溪歷史文化的重要資產。

簡氏古厝建於大正初年,是大溪鎮內現存古厝較為宏偉、漂亮的古厝之一。

古厝是由一進及左右各有兩護龍之三合院所構成。




古厝外圍之紅褐色外牆及牆面斜立透空的磚漆窗最吸引人;合院中的廣場遍植綠色草皮。

古厝兩側護龍的山牆上裝飾了磬牌造型的圖案,有古樸藝術之風,剎是優美。




古厝的兩旁有著小小的溪泉圍繞,前面還有著為就時水池的半圓形空地,周邊幅員遼闊。


簡氏古厝,從外觀來看,整個古厝雖然沒有精采之圖飾或彩陶裝飾,但因各屋厝保存完整,

而且工藝講究保留了傳統建築精神,甚具欣賞價值。



簡氏古厝又稱內柵古厝– 永安居,外觀雖無彩陶裝飾或繁複圖飾,但各屋厝都保留得很完整,

青山綠水中的黑瓦白牆磚造建築,好一幅田野古厝景色。

之前也常有戲劇在此進行拍攝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