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建邦在清嘉慶十五年(1810) 考取武舉人,今日在蕭家古厝仍用心保存一面旗趕石和武魁匾,
見證這段光宗耀祖的歷史。
查閱臺灣通志稿:
武舉人 嘉慶十五年(庚午)張春輝榜: 彰化 蕭建邦
古厝的格局很相似圍屋,公廳居中,夥房佈局為「冂」型,由於公廳獨棟未與其他護龍或廂房連接,
整體形成「冋」字型的配置。
蕭家古厝的公廳面開三間,明間凹壽,作三關六扇門,次間開八角窗,前簷出挑斗拱作方斗。
中門有門簪,方印型,陰刻「福祿」、「壽全」。屋架為抬樑式棟架,瓜柱和檁木間不作雞舌,
金柱的柱礎為砂岩石材。
神龕兩側開格扇門,橫批窗上懸有功名匾。龕內有公媽龕,中大兩小,供奉祖先牌位。
全廳彩繪近代重修色彩鮮豔,署名為「名翔」, 不算是精采之作。
屋頂覆板瓦,脊肚有花磚和剪黏,屋脊起翹,山牆尖端有泥塑書畫墜飾。
公廳內高懸功名匾「武魁」,落款為「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提督軍務張思成為
嘉慶庚午科中式第二十二名舉人蕭建邦立」。
神龕內居中顯眼的紅色神主牌即是蕭公牌位 「顯考鄉進士緯建邦例授衛守府蕭公神位」 ,
其中「鄉進士」即是對舉人的雅稱,「例授衛守府」則是其官銜…..
牌位上有「書山」堂號,顯示其出身於書山派為蕭氏一派之下。
古厝屋架的落柱不筆直,是特別之處。
公廳左前方有旗桿石和公斗。蕭舉人旗桿座建造年代久遠,僅留存一面夾桿石,
考量石質風化脆弱,宗族已用鐵架將之固定。
社頭地區共有七座蕭家祠堂,其中子孫人數最多、分布最廣的是「書山派」,
書山祠的地理位置就在社頭最南端,沿著員集路(141縣道)南行,快要進入田中市區時路
叉分為兩條,右面是員集路經文興女中進入市區,左面(東側)是路面較為寬闊的東閔路
(一般稱外環路),「書山祠」就在這分叉路口「東閔路」東側,
這是以書山始祖奮公為一世祖的祠堂……
由祠堂的堂皇,亦可見其家族的繁榮與富庶。
廳堂內除了傳統 宗祠必備的古樸的匾額外,在書山祠內殿上懸掛的進士燈與宗祠門柱上的楹聯,
皆可以反映出家族重視功名、光宗耀祖之期許。
書山祠於昭和五年(1920) ,由十六世昌桓公與諸房房長研商並集資重修。
祠堂內有精緻的龍柱石雕,此對龍柱的柱頭是西洋柱飾,相當特別。
穿過兩廊來到祠堂,正殿神龕供奉的是書山派下歷代祖先,正中央祭祀書山肇基始祖蕭奮
及其夫人蕭媽林氏儒人牌位。
正殿上方有一塊「源遠流長」匾,是民國50年由鹿港書家王漢英所揮毫的墨跡。
書山祠於民國96年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
惟近年已有部分構件翻新 ,
堂皇則已 , 卻少卻了一些歲月的洗禮……
(部分資料引用自: jimmy 的島上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