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中圳仔聚落,位於濁水溪中圳一帶故而得名,該聚落為斗中路分為兩部,北面為北斗公墓,

南面為中圳仔主要聚落,曾於日治時期與田尾鄉「三十張犁」評為台中州下模範部落。

地名由來緣於該地區位於從舊濁水溪引水之水圳「中圳」一帶而得稱。


相傳此處為舊濁水溪氾濫淹沒之地的終點,地勢高於附近平地2米,而有崁頂之稱。

現今則為中和里。居民以陳、許以及盧姓為主。

白鶴宮主祀周府千歲 , 是中和里中圳仔當地的信仰中心,位於中圳路上,

周府王爺就是關聖帝君身邊的副將周倉將軍, 周將軍為東漢平陸人,為關公部將。


當關公督師荊州時,使周倉守麥城, 後荊州失守,關公於走麥城途中遇害,周倉自刎而死

這是台灣少見的信仰 , 大概與此地移民先祖或祖籍地民間信仰有關 …..

中圳仔一帶曾為全省製繩業的重鎮,最盛時佔全省產量一半以上。

按: 春秋時,田和篡齊,盧氏族人散居燕、秦之間。秦時盧敖為博士官,其子孫居於涿郡;

漢初,盧綰從高祖起兵,封燕王,後裔居涿郡,魏時,更涿為范陽郡,盧氏遂以《范陽》為郡號。


五十九世北宋盧侗,自閩入粵,其裔遍佈粵東汕頭、潮州、澄海、饒平、揭陽、豐順、普寧、

惠來等地講潮州話的地方,均奉盧侗為閩粵盧姓始祖,

盧姓的來台,大都是明、清兩代由福建、廣東兩省遷來,當時是為逃荒或避亂或開疆拓土而來,

而且多屬盧光稠派下子孫,


康熙末葉,來至福建漳州府平和縣的盧標、盧愛先後入墾今彰化田中。

根據地緣關係研判,

北斗中圳仔的盧姓應該即為此派之裔孫 ?


中圳仔聚落以「圳中路、中新路、中和路」三道為聯通斗中路的要道,然而聚落仍為

舊時代村落格局,道路狹小,巷弄羅列,極易迷路。

原本精美的盧德慶古厝位於中和街上, 已部分拆除 , 只剩下半邊正身;

殊為可惜…..



聚落中其他的古厝尚有葉宅南陽堂, 以及盧德星古厝 ,

因行程安排匆促,

未能一一探訪……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