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口村位在埔心鄉東邊,西鄰東門村,北鄰瓦北村、東北接瓦南村,南鄰太平村,東接員林鎮。
本村早年稱為「經口厝」,是因為員林大排水流經本村,東北邊有渡口通路而得名;
另一說法是田洋小徑入口處,所以稱為「徑口」。
人口最多的張姓村民,分東畔厝的「坑邊派」和西畔厝的「馬岡派」。
村民以張、劉、高為大姓,古色古香的「張氏家廟」,是張姓坑邊派下祭祀宗祠;
先賢張尚鏞曾擔任埔心鄉第五、六任鄉長,推行鄉政貢獻甚大。
西畔厝之馬岡派祖先,原先墾殖於瓦北村;兩百多年前,遷移到本村後,擔心沒有共同場所供居民使用。
西畔厝的張風庚等長輩,誠懇地和東畔厝坑邊派的張雲年耆老,共同募資購買張氏家廟前兩分多空地,
作為廟會、冬尾戲、迎媽祖的廟埕。
張姓是埔心第二大姓,可分為馬崗派及坑邊派,祖先來自潮州府饒平縣之馬崗鄉與坑邊鄉,
主要分佈於東五保之瓦北、瓦中、瓦南、經口、太平、義民及東門村一帶,
最早墾居地為瓦瑤厝庄 (今瓦北、瓦中、瓦南),堂號一般為「清河堂」。
張氏家廟堂號則名為「長源堂」,位於經口村經口路72號,主要奉祀第106世祖巖泉公。
據調查瞭解,在清乾隆年間,即有張姓祖先第11世來台的記載。
張姓家族人最興盛時,曾經購置土地約有40公頃之多。
張氏家族與張氏家廟,都以巖泉公為主要祭祀祖先。
張氏家廟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創建,大正十三年(1924) 重建為今貌,
不同於一般民宅式祖祠,呈現標準的廟式建築,翹脊飛簷,古色古香;
屋脊雕有鏤空花飾,十分典雅;屋脊燕尾向外飛揚挑立,足見其祖先位居官爵。
屋脊剪黏的麒麟、虎、豹、獅、象等瑞獸及鰲龍,都深含著意義。
門印「福祿」兩字及彩繪的三國故事,都相當講究。
中門對聯 : 嚴祀千秋佑啟後人綿世澤,泉延百代昭假烈(列)祖振家聲。
嵌名「嚴」「泉」,即有追崇先祖的深刻含意……
可惜家廟之前以鐵欄杆加以隔絕(如同新竹鄭氏家廟) , 外人不得親近 ;
也許只有在祭祖之時, 才會短暫開放吧 ?
每年農曆9 月8日,本村居民會將「三太子爺」神像,由當值爐主恭請到張氏家廟廟埕,
供全村居民敬拜;同時,擲筊產生新任爐主,廟會後即將「三太子爺」神祇,移到新任
爐主住處供奉。
神明金身輾轉輪流各信徒家內中鎮宅,
是早年相當普遍的奉祀模式。
匆匆一遇, 無法一窺堂奧之美……
(部分資料引用自: 埔心鄉 綠活導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