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腳村在道光年間編纂的《彰化縣志》中記載是名稱是「坡腳」,後來才更名為「埤腳」。
原來這一個地區的東北方有一大埤,早期的居民循著水流開闢田園建造家園,並且依照地理
形勢將「八堡圳」的水源引進,灌溉田園便於栽種農作,便稱這一地區為「埤腳」。
當時的「埤腳」範圍,包括了現在的埤霞村、埤腳村、和大村鄉的新興村;
埤霞、埤腳、梧鳳和二重村,以前合稱北四堡。
位於埔心北側,以八堡二圳東溝排水、重湳排水與其他區域相隔,員林大排(鹿港溪)居中貫穿,
為埔心鄉葡萄種植的主要區域。
早在道光年間 (1840 ),福建省詔安縣霞葛鄉客裔祖先一萬五千名,陸續移民本庄,
利用八堡圳的水資源耕農定居,傍晚時分,常見霞光萬道。
為追思祖先懷念家鄉,而取用祖籍霞葛鄉的「霞」字,名為「埤霞」;
清領、日治時期的地政有「埤霞大字」、「埤霞段」。
黃姓為本鄉第一大姓,多來自於福建省漳洲府紹安縣與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等地,
來台拓墾時間,大約在雍正及乾隆年間,分佈於北四堡之梧鳳、二重、埤腳、埤霞、芎蕉及
埔心村黃厝一帶,堂號通常取「江夏堂」。
黃伯華古宅位於埤腳村大溪路一段與二段交界處。
是一棟中西合璧的古典高雅老建物,建築風格屬於閩南風格之三合院。
黃氏先祖 17 世黃良銃,是個非常聰慧、勤奮的人,從鹿港運鹽到大陸出售,又從大陸運石材回
鹿港賣錢,一段時日後,賺得的金錢都用來買田地,僱請長工經營種植與畜牧等行業,並且建造家園,
教養三房子孫;黃金券、黃俊榮、黃惡貓等三子各有成就。
長子旅日謀求發展,次子事業有成後擔任村長,服務社區;三子曾任農會理事長、代表會副主席,
對於地方公益更是出錢出力,如捐錢建設學校等,留給後人無限的思慕。
目前19 世黃伯華,服務水利會四十年退休後,休閒在家頤養天年。
這座中西合璧的古典高雅老建物,據黃伯華先生說,正身的七間是100 年前興建的,
左右各五間的護龍則是85 年前興建的。
當年聘請的匠師,是埔里的泥水建築團隊,和鹿港的木工匠師團隊,花了兩年的時間,
才完成了美輪美奐的建物。
左右護龍「中西合璧」的建築更有看頭,古希臘巴洛克建物的雕花與稜線,加上中國古典
文學家的對聯典故,如「元亮酒香摩詰畫」、「少陵詩草右軍書」,便是期待著後代子孫
多品嚐陶潛(元亮)、王維(摩詰)、杜甫(少陵)、王羲之(右軍)等人的作品。
「紫氣東來」、「如圭如璋」、「為綱為紀」的門聯,
真是寓含著深厚的教養意味……
假日常有聞名而來的訪客。
(部分資料引用自: 埔心鄉 綠活導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