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於虎尾鎮和平路民生路與華南路之間的虎尾寺是鎮內唯一的純比丘尼修行道場,

也是一般人所俗稱的尼姑庵,本廟的主神為觀世音菩薩,左右側店分祀地藏菩薩與西方三聖。


虎尾寺創建於大正六年(1917)由日本僧侶坪井所創,祀奉釋迦牟尼佛,是一座具有唐風日式的寺院。

民國80年前後,虎尾寺大力擴建,將原有破損之殿頂全部翻新,同時重建地藏殿,新築的山門也以

改良日本式宮燈又保有中國式的面貌呈現。




在細心的維護下,這座唐風的寺院幾乎沒有重大改變。

虎尾寺保留了本佛寺的原貌與味道,並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調和得十分成功。



虎尾寺前身的五間厝曹洞宗布教所(後改稱虎尾曹洞宗布教所)創設於日大正三年(1914),

主要是用以服務大日本製糖的員工,故設於會社民屋中,兼具俱樂部功能。

坪井朴龍於昭和二年(1927)接任布教師後,在其奔走下曹洞宗信徒代表會於昭和七年(1932)

向大日本製糖會社借地88坪興建佛寺。




工程於昭和十一年(1936)5月動工,同年9月完成,11月9日舉行落成式,

並將此佛寺命名為「虎尾寺」,首任住持為原田泰能。

昭和十三年(1938年)左右,虎尾一帶的曹洞宗信徒約有138人,大多是日籍人士。




二次大戰後,當時的住持坪井朴龍返回日本後,由戒淨法師、智妙尼師接管僅剩大殿的虎尾寺,

之後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增建側殿,四十二年(1953)購寺地500多坪。

戒淨法師於民國五十一年(1962年)圓寂後,智妙尼師接任住持,

於民國五十八年(1969年)再增建地藏殿。


民國六十二年(1973)開元寺監院傳妙法師接任住持,將大殿以外的建築拆除重建,

並宣布虎尾寺為純尼眾的尼。

民國八十年(1991年)左右,虎尾寺增築左右廂房、重建地藏殿。

民國八十六年傳妙法師圓寂後,接任之純定師父也於同年逝世,由弟子素慧師父接任。



虎尾寺屬於「入母屋」(歇山頂)屋頂,主架構仍維持木造,屋頂雖為近年重修,依舊延續使用日本瓦,

虎尾寺的山牆上作有「破風板」和「懸魚」,懸魚是日式建築(唐風建築)很典型的裝飾元素,

在台灣各地的日佛宗教建築中十分容易發現……


正殿供奉觀音菩薩,旁祀韋馱和伽藍。正殿兩側牆身開有「火燈窗」,造型典雅。

虎尾寺本殿木作近年已全部上漆,在台灣天氣潮濕易生蟻害,上漆保護是可以理解的。

廟裡寧靜乾淨,花木扶蔬、剪裁俐落有致,在鬧區中特別顯得安詳柔靜。

不僅是絕佳休憩場所,更是心靈充實的好處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