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仔港」聚落位於台南學甲東北方,以田寮大排與鹽水區飯店里麻油寮緊鄰。

宅仔港位於急水溪的北岸,開發甚早,早期因有漁貨交易在溪畔逐漸形成「埠頭」,因遠觀狀似

宅院,聚落因而得名。



當地開發甚早,明末清初鄭成功所屬將領陳一桂率軍隊自學甲將軍溪登陸,因來台逐漸增加,

軍民往東北宅仔港遷徙屯墾,後學甲李氏、學甲宮後莊姓和中社謝姓移墾始成村落。

大正九年(1920) 十月一日實行街庄制,中洲、學甲兩區合併為「學甲庄」隸屬於台南州北門郡,

下轄學甲、中洲、宅子港、學甲寮、溪洲子寮等五大段。



光復後改庄為鄉,稱謂學甲鄉仍轄學甲、中洲、宅子港、學甲寮、溪洲子寮等五部落。

日治時期宅仔港為一保,戰後設宅港村,民國57年隨著升格而調整為宅港里,

內含德安寮(舊名為竹篙寮)與二港仔等聚落。

聚落內目前仍有多幢古厝,其中以「李家古厝」的完整三大落最具規模與代表性。

據資料顯示此古厝為前村長李朝宗之故居……



李家古厝背靠急水溪,位向坐西朝東偏南,宅院先後建於日治時期的昭和五年到十年間(1930-

1935),由李氏三兄弟分別合力構築,依傳統建築序分為後、中、前三大落,

其中老大個性海派豁達,追求時尚,熱衷參與公共事務,老二為擅於理財,主管財務,累積家族財富,

老么則勤勞務實,精於農耕,拓展農耕。




而從三落大厝的木雕與裝飾,更充分地展露出三兄弟之間不同的風格。

前落內外埕深邃寬廣,昔日為曬稻場,原右前方碾米廠已拆除,但仍維持合院形制。

正廳樸實無華,左右護龍台度下僅以洗石子裝飾。

中落正廳前有的抬樑式軒亭,雕工精緻的垂花吊筒倒爬獅、雙獅戲球的枕木、鰲龍托木,

使人目不暇給;或許用以展現在家族中的地位。



正廳前後與左右護龍台度下均以洗石子工法,做幾何圖形、西方卷草裝飾,色彩溫潤。

後落在形制與裝飾上均較前兩落古厝大一點點、寬一些些,

尤其是在馬背、門拱、窗楣、更顯出其大氣。






雖有外護龍但都閒置荒廢,左護龍碩大硬山馬背,山牆上則有白灰泥塑動物花草裝飾,十分醒目。

據說正廳簷廊也與中落一樣, 在木雕極盡展現之能事,並在表現的題材上有所突出,

後落採中西合璧,如頂板中傳統福祿壽雕刻但在四個隅角則雕上天使圖樣;





而傳統員光雕刻採民間故事為題材,卻以傳神的「裸女出浴、仕紳窺探」的雕飾,展現出

主人追求自由時尚的風雅。


因後落仍有人居住, 並無緣進入後落內埕參觀。

參觀活動僅限於中落的軒亭 …….

但見軒亭的雕琢已有部分汰新, 少了一份整體的滄桑感 ;

但後代子孫願意用守護傳統的觀念來維護一棟古宅 ,

那一份用心已值得嘉許……

 

(部分資料引用自:  阿達瑪  319旅行事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