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幢古厝的發跡過程,多少都有一些軼聞,「林雹古厝」的傳說當然也充滿無比趣味,
當地留有「有錢雹叔公,無錢落仔雹」的諺語,見證了林雹從窮困到致富的人間冷暖。
若從洗石子裝飾工法、軒亭立柱柱式、幕府風格的脊頭簷線推敲,興建年代可能在1930年中期,
格局為傳統三合院,正廳前設置氣派的「軒亭」,裝飾充滿官府式樣,不是坐擁百甲的鉅富仕紳,
就是擔任過「保正」的職務,用以彰顯在地方上的社經地位。
山上社區清時稱「下廓」,製糖發展與林雹有關,地方流傳一句諺語「有錢雹叔公仔、無錢落仔雹」
,訴說的是麻豆望族林家要到山仔頂(山上舊名)發展糖業,找林雹協助林家經營糖業,林雹之後致富,
當年即興建了此一豪宅。
林雹本是赤貧人家,因緣際會,代麻豆富豪經營糖廍而發跡,斥資建大厝,大門拜亭寬敞氣派,
大廳雕梁畫棟,門楣氣窗木格嵌著「林」字,古厝建築獨特,融合中西日式建築風格而成……
三合院格局立於高台上,從右前方小路進出,
四面無築牆,與路面高差約50cm,用卵石堆砌形成天然護坡。
外飾以洗石子為主,整體色澤趨近平光淺綠,左右護龍山牆脊頭以洗石子對稱螺旋迴紋裝飾,
兩側簷口向內各斜凹,上塑以細小球體構成鏡面圖飾,山牆色澤因歲月風化更顯溫潤,極具特色。
「軒亭」採四披水的鬼瓦屋頂,可惜已燒毀……
正廳山牆馬背則仿日本幕府脊線風格,大尺寸的門楣、雨遮,窗台、封簷板顯露富豪的氣勢。
正廳採三關六開門,門樑上以「林」字窗櫺,台度下以鑲畫手法的洗石子工法,精緻細膩,
與左右護龍墀頭上花草相呼應,均見匠師在設計與施工之巧思。
近年山上社區發展協會利用社區改造的機會,取得古厝各所權人的同意,進行清理與綠美化工作,
讓荒廢的古厝,恢復簡潔的生機。
山上天主堂是有80多年歷史的古建築,荒廢10多年後,楊照陽神父重新整建開放。
該天主堂建於日據昭和時代,前身是山上庄役場助役(相當於現今鄉公所祕書)田俊秀宅邸,
就蓋在庄役場旁,
參觀山上舊部落紅瓦厝群,林雹古宅、天主教堂以及黃醫生館
則是必訪三大歷史建築。
(部分資料引用自: 阿達瑪 隱野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