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廟的開發過程,與許縣溪及二仁溪息息相關,在兩大河流引領下,由蠻荒走入文明繁榮。

根據史冊記載: 先民渡海來臺,最早進入關廟墾荒的一條路線,就是許縣溪沿岸。

因為許縣溪豐厚的水資源,讓關廟北側的埤頭、下湖等村落得以最早開發,再逐漸擴散到關廟各地。

其中帶動關廟發展的重要因素,除了許縣溪、二仁溪外,水塘與埤池的興建,更是一大主因。



根據古文獻記載,關廟是昔日台南縣內埤塘最多的鄉鎮,包括新光村的草潭、築於明鄭時期的

大潭埤、深坑村的內潭仔埤、蓮埤潭、埤頭村的埤仔頭埤、龜洞村的社內埤等,都是先民食用及

灌溉用水的保障,更是聚落形成、開發的主因。




歷史記載,清嘉慶年間發生舊社街的漳、泉械鬥,由於舊時歸仁泉州人多於漳州人,械鬥結果,

漳州人被迫移入關廟地區,另建關帝廟街。

這段歷史,反而奠定今日關廟街的雛形。

也造成今日關廟人口中,漳州集佔多數‧而泉州籍僅十居三、四的現象。



本文所介紹的徐江海墓位於南二高關廟交流道與鄉鎮道一帶, 無意中瞥見 ,

覺得別有特色 ,便拍照留下了記錄……




事後搜尋網路, 得不到任何相關資訊

不過依此墓的規格,相信也是當地重要仕紳家庭所有 ?

墓碑上記載著祖籍地為長泰…..


按: 隋唐時期,現長泰縣歸泉州府南安縣武德鄉。

南唐保大十三年(公元955),長泰建縣,取意「長久安泰」。縣治設於今武安鎮轄區內,歸泉州府。

宋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改歸漳州。

所以說這徐姓應屬於漳州籍……



關廟鄉境有些村落如東勢村的江氏,原隸即來自漳州府龍溪縣 ;

而南花村的盧氏,原籍亦來自漳州府長泰縣古老堀范陽街。

由此可知當地為漳州人聚集之地…..

不過據說徐姓也是歸仁一帶的大姓 , 兩地相距不遠, 也有可能來自於歸仁 ?

墓建造的年代註明為民國己未年, 應是1979年 ?

該墓左手側另有一墓,

是徐成及其夫人之墓…..


此墓之裝飾相較之下較為樸素……

該兩座墓在洗石子的裝飾工藝方面極盡雕琢之能事 ,

不像是一般的現代工匠所為

對於全省各地不同的墓葬營造有所興趣的人,

不妨拿來比較其間的差異

(ps: 當時尚不習慣拍攝墳墓, 不免遺漏一些精采的細節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