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中葉,台灣劃入清版圖,南部土地的開墾日漸飽和,閩粵人口密度又逐日增加,因此來台
墾荒的據點,便由昔日的南台灣,向北遷移,轉向台灣北部。最早因八里坌位在淡水河口南岸,
利於船隻停泊,遂成為移民者最初的拓墾之地。
清雍正二年(1724)隨著墾殖拓荒的移民人數持續增多,商貿也熱絡起來,逐漸形成『八里坌街』。
雍正十年(1732),閩粵移民於此開發的路線由八里坌沿著觀音山山麓拓展到獅子頭、庚寮庄(今
更寮)、和尚庄(今蘆洲)、新庄(今新莊)及山腳(今泰山)等處。
清代時或有所聞,先人擇葬五股獅子頭,結果子嗣旺通,風聲傳出,陸續有人葬居此地;
日治時期,觀音山以獅子頭闢為公墓地,墓葬更是集中墓葬於獅子頭一帶(據說是獅象捍門地)。
由航照圖與現地踏勘所得情況,進行推估,得知目前位於基地內的墳墓約有十多萬座以上 ,
堪稱全省最大的墓園。
獅子頭遠望眼前淡水河、基隆河美景,環繞台北盆地的大小山岳歷歷在目。
正所謂葬經在氣感篇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近處雖是滿地墓園,但建造於大正、昭和年間的墳墓隨處可見,還有不少嘉慶、道光、光緒年間
超過百年歷史墳墓參雜其中,也有黨政要員、大企業家的墓園。
從墓碑上的「兌山」、「西亭」、「儒林」、「燕樓」、「佛嶺」、「金墩」、「蓮溪」等,
可以想見當年先民如何漂洋過海,家族又是如何在台奮鬥及發展。
來到墓地走一趟,對人生的觀感或許有所啟發 ,透過古墳的踏查也可以很知性,
歡迎有興趣的一起來研究。
(顯妣 名梅娘李媽陳氏之墓)
(顯妣 閨名發娘 莊媽郭氏佳城)
(顯考 諱明興陳公一位佳城)
(顯考 楊公碧山墳)
按: 台北地區糖廍最早是由廈崁莊人楊埤設置,後由其子楊碧山繼承;
楊碧山同十名列第七十三號頒布之各地鹽務總館役員之名單之中 ,
應該是日治時期台北州的仕紳…..
(顯祖考 諱謀五陳公 顯妣 媽張氏墓)
(顯妣 鎰娘 號守謙 謝媽駱氏…..)
(皇清 顯祖妣 諱純正劉媽…..)
(顯妣 閨名 溫良高媽 黃氏之墓)
(清鄉飲大賓 考 諱 良辰周公墓 男 鏘鳴暨孫立)
(清銓選正堂 歲貢生 號 允璞 諱鏘鳴 周府君之佳城)
按: 大龍峒保安宮於嘉慶末年設立義學。 道光年間擴大而成之樹人書院。
1896年日治第二年改為台灣總督府第三附屬學校 , 將書院飽讀詩書之庠生秀才
敎與日語培育師資。 1898年10月改為大龍峒公學校 ……
初以名秀才周鏘鳴.陳燿堅.黃贊鈞.王慶忠.張夢星.陳曰任.黃斅.李聯捷.
杜家齊等人任教。
另有資料顯示周鏘鳴曾受雇於總督府國語學校…..
(皇清顯考 諱端陸陳公….)
(皇日? 顯考 諱清現李公之佳城)
(皇明? 顯考 諡惟恭李公之….)
(清故考 諱春木陳府君之….)
(皇清 顯祖妣 李媽陳氏彩之坟墓)
(乾隆壬午葭月 顯考 敬擇謝公墓)
(顯考 諱當權 號士柄李公之墓)
按: 「蘆洲李宅」遷台祖李正一是兌山派下第十七世,於清乾隆年間(1777),懷抱夢想、
隨兄長渡海興台,卜居蘆洲,時年方十一。白手起家的李正一,積勞成疾,在41歲壯年
亡故,同年次子李清水出世,由寡母王氏撫養成人。
李清水傳子七人: 燈輝(士光公)、浴亮(士鑒公) 、祐真(士實公)、濕泉(士滾公)、
當權(士柄公)、埔侖(士昆公)、神賀(士恭公)。
七房兄弟同心協力,販賣菜籽農產、經營貿易辦仲。
至清末,李家已擁有蘆洲1/3的土地。於今,本支李氏在台已傳八代,族人上千。
此墓主人即李清水之三子……
(皇清 顯祖考 諱模倪楊公之墓)
(清故考 諡光明陳公之佳城)
(皇清 顯考 諡光錄黃公之墳)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