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峰寺自清朝以來,就以靈驗聞名,因此吸引大量的信徒前來參拜,每每清晨或黃昏來到超峰寺,

除了餘音繚繚,更讓人覺得隨處都充滿了淡淡禪意,是一處放下喧擾的好地方。

位於大岡山上的超峰寺海拔約260公尺,約於1763年建寺,日治時期,因將大崗山作為軍事要塞,

超峰寺因此遷移下山(即今日的新超峰寺),光復後,住持與眾和尚才又回到山上這塊聖地;

整個大崗山風景區範圍極廣,由岡山鎮一直到燕巢、阿蓮與田寮,這一大片區域都屬大崗山風景面。

整個風景區內除了佛教人文景觀,特殊的惡地形與珊瑚礁石灰岩構成了特殊的自然景觀,區內較為

知名的旅遊景點集中在2大區域:

分別為燕巢泥火山周邊,以及南北長5公里,東西寬2公里的大崗山山體區域。

大崗山自古即是南部知名的佛教盛地,區內遍佈佛教寺院,

其中又以祀奉觀音佛祖歷史超過200年的超峰寺最為知名……

超峰寺相傳為清雍正九年,名僧紹光禪師到此建觀音亭,供奉觀音菩薩,是為開基之始。

台灣府志:「超峰岩觀音亭,係僧紹光所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台灣知府蔣允焄鳩資改建石亭為超峰寺。

民間傳蔣允焄建超峰寺時,資款不足,乃用飛瓦計,以山下居民協力興立超峰寺,後世轉為佳話。

光緒六年(1880)李建成又募款重修,光緒八年董事許國重修建立外院,



昭和初年募款資增建大雄寶墊,規模宏偉。

日治晚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將大岡山作為要塞地區,迫令遷移山下,即今之新超峰寺,

光復後,住持開照和尚率眾回山,重建恢復舊有規模,

建成莊嚴寶剎,成為本省彿教徒修行的聖地之一。



超峰寺構築依據山石地形而成,以現有「七星石」為基,「雨傘脈」為護,

兩旁有數百年大榕樹兩顆,不懼風霜侵襲,至今尚未見衰落徵象。



其周圍勝景尚多,如梅花園、石螺洞、百景洞、半天橋、六合亭等。

由超峰寺沿小徑步行十分鐘,可抵達金瓜洞及清涼洞,洞內別有天地,奇石、花卉奇石、


石筍、石鐘乳、迂迴曲折,為一天然奇景。

可惜行色匆匆, 未及慢慢細覽……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