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高屏溪舊鐵橋」是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由日本技師設計監造,優美的虹狀型拱橋

橫跨在高屏溪上,曾有亞洲第一長橋美譽。因為當時的高屏溪被稱為下淡水溪,因此舊鐵橋也

被稱為「下淡水溪鐵橋」。

高屏溪舊鐵橋原名為下淡水溪鐵橋,興建於明治四十四年(1911)初,由日本工程師飯田豐二監造,

在大正二年(1913)底完工,為單軌式鐵道設計,全長1526公尺、寬7.6公尺,由24節鋼桁架所組成,

為當時亞洲最長的鐵橋。


1987年高屏新鐵橋完成後,舊鐵橋功成身退走入歷史,並於1997年經內政部指定為台閩地區

第二級古蹟,是目前臺灣唯一列為第二級古蹟的鐵道用橋樑。

高屏溪鐵橋橫跨高屏溪,由24個虹狀鐵拱構成,橋墩以磚造包裹花崗石製成的沉箱構成,

是造型相當優美的虹狀鋼橋; 建造當時由於高屏溪河面寬闊,水流湍急,工程相當艱鉅危險,

工程歷時8年才完工通車,期間共有42人因公殉職,




飯田豐二技師因廢寢忘食積勞成疾,以40歲的英年病逝,

目前在大樹九曲堂車站前仍矗立飯田豐二紀念碑。(請參閱另篇)





舊鐵橋如今雖已功成身退,卻仍然跨立在高屏溪上的沙渚,依舊是大樹驕傲的地標,

也吸引無數遊客專程前來發思古幽情。




鐵橋附近有許多野生動植物,鳥類更是種類和數量都相當多,是賞鳥和從事自然生態觀察

的好去處,盡享人文和自然之美。

目前舊鐵橋橋下的高屏溪河岸空間規劃為溼地生態公園,

園內有大草坪、人造溼地、仿舊日式建築、自行車道等……,

「舊鐵橋文化廣場」附近尚有一座南部碩果僅存的窯廠,

保留了大樹傳統之磚瓦技術與陶製品技藝之傳承。


「三和瓦窯」位在竹寮村台21公路旁,毗鄰高屏溪舊鐵橋,也是南台灣僅存的瓦窯,

現在已被列為三級古蹟的歷史建築。


大樹鄉由於土質的關係, 曾經是全台灣最主要的瓦窯集中地,極盛時期多達 130 多個窯。

隨著鋼筋混凝土及鋼骨結構成為建築主流,瓦窯業市場急速萎縮風光不再,

三和瓦窯曾入選高雄縣歷史建築十景與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並於2004年3月2日公告為歷史建築。


瓦窯廠至今仍舊秉持最傳統古老的窯燒方式來燒磚瓦,目前也積極的轉型經營的型態,

正朝著「休閒、產業、文化、教育」的多角化發展,

期待賦予其文化傳承的使命……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