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時候,竹田一帶是東港與潮州之間商旅的中途站,貨物經常堆積如山,所以外人把這個

村莊稱為「頓物庄」,後來交通漸發達,這 裡不再堆放貨物了,地方人士以此地「竹木處處,良田

阡陌」而取名為「竹田」。

竹田在明治三十七年(1904)屬於阿猴廳內埔支廰,轄二崙、頓物、南勢、鳳山厝、溝仔墘、西勢庄。

大正九年(1920)以後,行政區屬於「高雄州潮州郡竹田庄」轄有二崙、竹田、南勢、鳳山厝、溝仔墘

、西勢, 共六個大字。光復後全鄉分成十五個村,分別為二崙村、美崙村、竹田村、糶 糴村、竹南村、

南勢村、頭崙村、履豐村、鳳明村、大湖村、六巷村、泗洲村、 西勢村、福田村、永豐村,

並以「竹田」聚落的名稱當作鄉名……

六堆先民沿著隘寮溪由糶糴庄開始墾荒,移入發展由 頭崙、二崙、中崙、美崙、頓物……依序發展,

而頭崙村就是由最早發展起來的。

從萬丹穿過田野小路直接切入竹田鄉境 ;

路旁的田野在晨光中展現另一種美, 仿若梵谷筆下的南法普羅旺斯…..



糶糴(糶ㄊ一ㄠˋ,賣米;糴ㄉ一ˊ,買米)村的命名確是有其深厚內涵典故。

竹田早期是南台灣的米倉,糶糴村正是六堆客家地區米穀雜糧買賣的集散地。

利用龍頸溪的水路運輸,連接東港溪至東港接駁大船銷往大陸唐山。



溪邊矗立了一座紅磚造的古樸敬字亭,專為焚化字紙的亭爐,顯示客家人的晴耕雨讀的傳統 ;

客家人把字紙視為古代聖賢人士所留下的智慧結晶,所以不可以隨意丟棄或是踐踏。



達達港的糧碑福神……

用莊重的方式焚燒紙張,表示客家人對於文字最大的尊敬,以彰顯客家人重視文教的觀念,

更是客家人惜文的精神。

進入頭崙村的道路蜿蜒曲折 ,在老街的中段仍可見類似昔日貨棧之建築 ……



三合院亦有其可觀之處 ;





來到街尾, 圍牆內即是張萬三祖祠之所在,

張氏祖祠是竹田地區張姓子孫的祭祀宗業組織,

此處以樹木庭院造景,將房屋建於高大的椰子樹下,環境頗為清幽

其來台祖張公萬三於清乾隆年間來台,創業奠基蓬勃,子孫滿堂人丁興旺,且後裔成就卓越,

除了分佈台灣本島也散居歐、美、澳各地,其公嘗會建造祖祠祭祀祖先,慎終追遠。


祠堂是四合院式三川屋脊的建築,內有天井迴廊,後有化胎,祖堂神龕據說莊嚴氣派,是一座

非常典型的客家祖祠家廟。



蘊涵著許多客家文化習俗風水觀的意象,值得仔細品味推敲。

只可惜經數次,

均大門深鎖, 不得其門而入……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