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從乾隆末年有開始走向衰落,政局日漸腐敗。繼位的嘉慶和道光皇帝也失去早期君主
銳意進取的精神,掌政風格趨保守和僵化。
19世紀上半葉,英國開始大量向中國販售鴉片導致道光末年(1840)中英鴉片戰爭的爆發。
鴉片戰爭失敗後,繼位的咸豐皇帝所面對的時局是西方列強開始入侵,迫使清政府與其締結
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第一個是因為輸掉鴉片戰爭所簽的《南京條約》、接者因亞羅船事件
和廣西教案照成中英法戰爭輸掉而遷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等。
根據這些條約,清政府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清廷的威信一落千丈,
中國自此逐步淪為半殖民與半封建的社會,主權受到嚴重損害。
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事,請求清廷出兵援助,日本乘機派大軍赴朝。
待到事件平定,日本卻拒不退兵,並不宣而戰,轟沉清朝的運兵船艦,導致中日甲午戰爭的爆發。
清廷因事先全無作戰準備,在平壤陸戰及黃海海戰中連遭慘敗,不得已退守本國境內。
日本軍隊乘勝渡過鴨綠江,侵佔中國的許多城鎮。
不久又襲擊威海衛,使洋務派長期經營的北洋艦隊毀於一旦,於是清廷被逼屈膝求和。
1895年,清廷派李鴻章到日本馬關,中日雙方簽訂了《馬關條約》。
根據該約,中國承認朝鮮獨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及澎湖列島予日本,開放蘇州、
杭州、沙市、重慶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投資設廠,以及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等。
19世紀末,中國國內的排外情緒開始高漲,結果在慈禧太后的縱容下引發義和團運動
仇殺洋人,因此造成八國聯軍的入侵。
1901年因此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荒蕪的紫禁城以及殘破的圓明園訴說著不堪的情節…..
慈禧太后為了攏絡人心開始推行「新政」,進行包括建立新軍、廢除科舉在內的一系列改革。
不久,發生了立憲與革命的改革路線之爭,一開始立憲派占上風,清廷也答應實行君主立憲。
不過,1911年5月組成的「責任內閣」中大多數成員為皇族身份,故被稱為「皇族內閣」,
結果又引發立憲派的不滿。
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各省隨後紛紛宣佈獨立,清朝的統治開始瓦解。
清政府任命北洋新軍統帥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成立內閣並統領清軍。
他一方面以武力壓迫革命軍(陽夏戰爭),另一方面卻暗中與革命黨人談判。
最後還上演了登基做皇帝的醜事, 在羞愧中死去….
末代皇帝溥儀於1912年退位,標志著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制度的正式結束。
到1917年張勛又曾復辟清朝,但只持續了12天。
最終也在偽滿州國失敗之後, 淪作階下囚。
在慈禧太后控制下的晚清政府,其政治腐朽,史不絕書。
她本人除玩弄權術外,終日沉溺于宮廷享樂,對軍事問題更不通曉,對政治、軍事
和外交問題的決策權均以是否有利於自身統治地位來取捨,
有時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甚至不惜以主權作交易,為權術而犧牲軍事的事情,更不在話下。
尤為荒唐的是,儘管前方戰事吃緊,慈禧仍不惜挪用海軍經費,大興土木,修繕頤和園。
上行下效,以辦洋務,整軍備為名的封建官僚也趁機上下其手,中飽私囊。
晚清最終葬送在政治腐敗的爛泥之中。
清末民初的攝影技藝在封建文化和西洋文化夾縫中生存發展。
跨越漫長的一個世紀,這批照片依然保存完好,成為寶貴的財富;
是今天的我們探究攝影史、清史和民國史真實、生動、直觀的不可替代的珍貴史料。
人生似夢,夢如人生;雪泥鴻爪,雁過留聲。
在故宮行走近四十年來的林京發表了研究、考證和紀實性文章近百篇,以及故宮舊照無數,
繼而出版相關圖書十余種。
《皇朝落日》的面世,讓曾經歷史的瞬間得以重現。
清析且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