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基隆八斗子的海科館依山傍海,生態及人文景觀豐富,海科館依照海岸地質、濱海潮間、

地景變遷、自然生態、區域探索及容軒園區等6大主題,規畫探索步道,並設有解說牌,介紹當地

的景觀及生態。





遊客若搭乘火車到海科館,首先就會進入容軒園區主題路線步道,

容軒園區有榕樹盤根錯節,交織而成的綠色隧道,若登上山頂,可眺望海岸全景。

 





 「容軒」前身是台電北部火力發電廠員工宿舍,後為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的辦公室。

這裡有榕樹盤根錯節交織出蓊鬱的綠色隧道,是一難得的美景。





 

又因地理位置離海稍遠,在背風面除了榕樹外還有許多不同的樹種,孕育出豐富的生態,

是動物們的樂園,蝶類、蛙類與鳥類眾多,自然與人文色彩兼具。

 



 

海科館構築在北部火力發電廠原址 ,該址原為一狹長海溝,當地人或稱為「碧水巷」,

分隔「八斗子島」與「臺灣島」。




 

日本殖民統治時代,為了將臺灣工業化,必須發展電力設施,昭和十二年(1937) 進行填海

造陸工程興建當時亞洲最新式的大型火力發電廠,「碧水巷」因而消失。






 

為保留歷史記憶,主題展示館旁中央的活動廣場,即「碧水巷」原址命名。

配合海科館的開幕, 已停駛多年的深澳線重新加入疏運旅客的重任…..





 

 

深澳線歷史最早追朔到日治時代,主要因為銅礦及金礦而興築的礦業鐵路,

當時由金瓜石所產的礦砂經由深澳線運至基隆和平島,於八尺門的礦砂裝船工廠,上船運往日本。

 

全線沿途由水湳洞(十三層鍊銅場遺址旁)經深澳、八斗子、至基隆八尺門,又名為金瓜石線。

 



 

台鐵於1965年開通瑞芳至深澳段線路,使得本支線可以連接至北部鐵路主幹線,以做為客貨運之

延伸,故本線始稱為「深澳支線」。





 

 

爾後,因公路運輸政策的發展,1978年北部濱海公路興建完成,公路交通漸漸取代鐵路,

深澳線最後於1989年停止辦理客貨運,僅保留瑞芳站至深澳火力發電廠的區間,供運煤列車行駛。

 

2007年深澳火力發電廠停止運轉,深澳支線也全線停駛。

 




 

如今由於海洋科技博物館的成立,深澳線得以觀光運輸的目的再度行駛,提供遊客更舒適便捷

的方式來到海洋科技博物館,來到基隆八斗子地區; 欣賞美麗的海岸風光、享受美食。




 

登上容軒園區的小山丘,可以一覽海科館及潮境匆園的全貌…..

 昔日碧水巷的情景隱約在目

 

這裡也是迎接朝陽的佳處…..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