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開臺天后宮,位於八里渡船頭附近,與關渡宮、淡水福佑宮,合稱淡水河口三大媽袓廟。


 

早期八里坌是北台灣軍事與行政重鎮。先民遷居、經商往返台海之間,媽袓的護佑自然是民眾心靈

所托,因此八里一帶地方鄉紳耆宿,遂倡議建廟奉祀媽袓,經民眾和文武兩口官吏熱烈鄉應捐資興廟,

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 創建此「開臺天后宮」。

 



 

清咸豐二年(1852)有感於廟貌日舊,地方鄉紳李源、陳欉等人,再度發起建廟,

雖過程有所阻撓,但仍於成豐十年完成重建。

 




之後於昭和二年(1927)再度重建,當年建廟時頗為用心,有石雕名匠張火廣、辛阿救的參與,

原廟工藝價值頗高,可惜在民國六十年和年兩度重修後古意已失。




 

僅剩三川殿部份石雕柱礎以及廟廊內古碑兩面供有心人仕探尋……




 

 

雍乾年間移民大量湧至台北,兩岸對渡頻繁,八里坌繼鹿耳門、鹿港之後,於乾隆五十五年

1790)正式升格為正口,與蚶江、五虎門對渡。其後因港道淤塞,迫使八里淡出舞台。

 

在嘉慶、道光年間,航運與港口機能漸被北岸的滬尾(今淡水)所取代。

 




  
 

早年廟前聚落不高,此廟矗立渡船頭,與北岸渡船頭福佑宮對開,有不少風水沖剋的傳說。

相傳是因為廟門一開,對岸的淡水鎮就會引起火警,後來在兩地仕紳協商後,決定變更廟址,

這段曲折過往至今已鮮為人知。





 

至今殿內石堵部分,依然存有張火廣、辛亞救兩位石雕名匠對場作品,

其中張火廣的作品人物表情詼諧可愛,辛亞救則是線條十分流暢、人物鳥獸栩栩如生。




 

在三川殿與大殿簷下的龍柱石部分,

以龍柱聞名的辛阿救似乎更勝一籌,稱得上是絕佳的作。

 

殿內的題楹還算得上精彩…..

 


 

位於渡船頭附近的八里大眾爺廟據傳建於嘉慶元年(1796)

由於八里渡船頭自古是大陸先民,來北台開拓新生的落腳地之一,不少先民無親無故客死異鄉,

渡船頭一帶不少善士遂將這些「孤魂忠骸」收殮同穴,後被熱心鄉坤將之建宇成廟,供人參拜

祈福,而漸成渡船頭地方信仰中心。

 




 

 

目前,這座雖不雄偉,但樸實、頗具古意的廟宇,是昭和五年(1941) 改築,

但廟內仍保有道光、咸豐年間的古柱、以及光緒二十年的香爐等古文物,

極具歷史價值……

 

大眾廟每年七月中元都有大規模普渡活動,

八里開臺台天后宮除了每年三月23日媽袓誕辰,每年十月15日也有大拜拜,

 

這一文一武的廟形成當地的重要信仰中心。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