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像廣場(Statue Square)位於香港島中環,為早年維多利亞城的地標性廣場建築。

隨著香港淪陷及戰後的城市發展,皇后像廣場現時已經沒有任何英國皇室成員的銅像,僅保留了一座紀念

銀行家昃臣爵士的銅像。政府於1960年代將廣場重建成現貌,供市民休憩之用。


皇后像廣場原名中央廣場,用地是1880年代填海所得的土地。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王登基60周年,

香港政府鑄造了一座女王的銅像,並於1896528日在中央廣場揭幕。

日治時期,皇后像廣場中的女皇銅像被日軍運往日本,準備熔掉成為製造武器的原料。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香港政府透過駐日盟軍總部尋回維多利亞女王及昃臣爵士的銅像,

昃臣爵士銅像其後重置於皇后像廣場南面,而維多利亞女王銅像則重置於1957年落成的維多利亞公園內。




Statue Square意指「銅像廣場」,其實在最盛時期,廣場裡總共立有9個銅像…..

 

香港匯豐總行大廈(HSBC Main Building)屬於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的總辦事處。

大廈夾在皇后大道中和德輔道中之間,鄰近皇后像廣場、渣打銀行大廈,亦接近港鐵中環站。



 

每逢星期六、日和假期,

匯豐總行大廈的地面廣場和附近的皇后像廣場成為不少菲律賓家庭傭工的渡假勝地。

 

第四代匯豐總行大廈是由著名建築師霍朗明(Norman Foster)設計,由構思到落成需時6年時間。

整座建築物高180米,共有46層樓面及4層地庫。




中國銀行大廈(Bank of China Building)位於香港中環德輔道中2A號,現在是中銀香港中區分行

的所在地。大廈本身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中國銀行大廈於1950年落成,由建築師巴馬丹拿設計,仿照上海外灘的中國銀行總行外型,

佔地超過1,400平方米,樓高17層,是當時全香港最高的建築物地位。

中國銀行大廈建築物立面作垂直向上的構圖,內部為當時少見的鋼支架結構,外牆採用本地

花崗岩,以「現代主義」配合中國式裝飾元素的「折衷派」設計。




 

1990年位於金鐘的新中銀大廈啟用後,此大廈曾為新華銀行所使用,並易名為新華銀行大廈。

2001年底,中銀香港重組香港的中資銀行業務,合併新華銀行後,再更改回原名。




渣打銀行大廈,是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總部,位於香港島中環德輔道中4-4A號,185米高,共42層,

東毗香港匯豐總行大廈,西鄰嘉軒廣場,北望太子大廈。



渣打銀行大廈是巴馬丹拿集團建築師雷莫·李瓦設計,仿1930年代美式公共銀行大廳媚俗式主題

而建成的,用上彩繪玻璃窗和八角形的銅飾,地下設有高55呎的門廳,並有一條以花崗石及雲母石

建成的入口走廊。

外牆用的是粉紅和灰棕色的花崗石,跟東西兩幢現代建築物產生極端對比。

國際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 縮寫:IFC)位於香港島中環金融街8號。

由地鐵公司及新鴻基地產、恆基兆業、香港中華煤氣及中銀香港屬下的新中地產所組成的IFC

Development Limited 發展、由著名香港建築師嚴迅奇與美國建築師 西薩·佩里合作設計,

現為恆基兆業集團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總部的所在地。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於2003年落成成為當時全球第五高、大中華地區第二高及香港第一高的建築物,

直至被環球貿易廣場取代香港第一高的地位。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樓高415.8 米,完工於2003年,建築結構有90層樓,地下6層。

外牆均為玻璃幕牆,在頂層設計皇冠式和象牙形裝飾,晚間由投射燈照射。


周邊還有長江集團大樓, 同樣佔據著天際的一隅…..

確顯得較為溫馨。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