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警署內最悠久的建築物是建於1864年的大樓,大樓原高三層,與域多利監獄毗鄰,1915年加建一層。
其後,警署逐漸擴建。面對荷李活道的四層高大樓則於1919年加建,1925年在廣場的西北端又增建另一所
兩層高樓房,作為軍械倉庫。
它與毗鄰的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組成了一組標誌著法律及紀律的歷史建築群。
(以上照片引用自網站)
建築群由三組建築物組成,即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
建築群在1995年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第53章)列為法定古蹟。
1841年,英國皇家海軍登陸香港後,港英殖民政府委任威廉 . 堅上尉(Captain William Caine)為香港
首席裁判司主理治安,並於荷李活道設置裁判署。
最初,裁判署還只是個草棚,日後則發展為了舊中區警署建築群。
20世紀初,中國政局動盪,大量逃避戰亂的難民來港,香港司法當局於1905至1925年間,在荷李活道興建
及擴建了不少建築物,如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等,成為香港早期的司法重地。
前中區警署建於1864年,原來是營房大樓,後來成為中區警署,也是香港第一所警察總部。
面對荷李活道的四層高大樓,屬後維多利亞風格,其紅磚牆、花崗石雕刻以及巨型圓柱最為特別;
而裡頭又有鍛鐵陽台,以及花崗石建成的地板、樓梯,也值得一看。
此刻前往正在進行外觀之整修工程, 惟有從網路照片窺其風采……
前中央裁判司署建於1914年,建築物採希臘復興式建築風格,建有宏偉的石柱,還有以花崗岩砌成的
護土牆,給人肅穆莊嚴之感。建築物內,特別建有一獨立通道及地下隧道,過去用以押解囚犯進出裁判
司署、警署及監獄之間。
域多利監獄則建於1841年,是香港開埠初期最先以耐久物料建造的建築物。
監獄曾在二戰時遭轟炸並嚴重損毀;修復後,在1946至2005年間重開作為監獄,至2006年正式關閉。
建築物以花崗石及紅磚石建造,至今依然保留著維多利亞式的建築風格。
目前,域多利監獄暫時提供給非牟利機構,進行活動或舉辦展覽。
造訪這裡,從其建築特色,可以感受到香港開埠初期的殖民地風情……
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於2007年10月10日發表施政報告,宣佈接受香港賽馬會提出的活化計劃。
2010年10月11日,發展局與香港賽馬會公布中區警署新設計,修訂設計建議活化為當代藝術中心,
新建的奧卑利翼提供展覽場地,高度上限為80米,亞畢諾翼則提供多用途場館及中央設備。
設計於2011年4月18日,獲得環境保護署有條件地通過。
建築師團隊包括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築師事務所、Purcell Miller Tritton、許李嚴建築師
事務有限公司和David ELLIOTT。
活化工程由金門建築負責承建,預計於2014年落成及啟用。
前往禮賓府途中的洋樓式建築。
原以為禮賓府是對外開放的,經過時才知道無緣一面;森嚴的圍牆阻擋著。
還好順道還是可以前往花園道的纜車站。
花園道旁的典雅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