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源大厝為臺灣少數保存完整的大宅之一,規模僅次於板橋林家與霧峰林家宅邸。

其平面共分三進,並向兩旁護龍不斷擴張,使得中央獨立的正廳,居於層層包圍的四合院中,

形成具有防衛功能的大莊園。





馬興陳宅,又稱為益源古厝、益源大厝,台灣三大古厝之一。

大厝佔地3000餘坪,兩旁約6000坪,為陳姓渡臺開基祖文德公大房榮華公於道光年建,

是彰化縣內最大古宅,目前大致都保持完整。

之前曾數度前往均因未逢其固定開放時間(週日), 多次扼腕而去…..

此番專程前往, 才得以一窺堂奧。





乾隆五十七年(1792),泉州府同安縣廈門二十三都五豪保官都社人陳武,因廈門一地族繁人眾,

謀生不易,遂來臺經商拓殖,定居彰化南門外。





相傳陳武來臺後,以經營檳榔、藥材、畜產買賣而致富,人皆以「青仔武」稱之。

陳武在娶妻以後,移居彰化觀音亭前,興築店屋,經商買賣,以「益源」為號,不久之後即成巨富。




陳武育有四子,其中長子爾溫、三子爾恭,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鴉片戰爭時,因率領家丁、

民團協助總兵達洪阿於大安港抗拒英艦有功,爾溫議敘得「布政使司經歷」職銜,爾恭叼賞

六品頂戴,誥授「奉政大夫」,並追贈父陳武為「承德郎」,母趙氏為「太安夫人」。




陳氏兄弟獲取功名之後,乃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著手興建益源大厝,

一則顯耀門第,二來可為百世子孫聚居之所。





初期形制尚未完整,直到咸豐九年(1859),第三代陳聯茂(培松)高中舉人,

為豎立旗桿,以巨資購得附近土地,方形成今日之面貌。



大厝共有三進,所謂「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兩旁有護龍,

第一外護龍有對稱的方門,第二外護有對稱的圓門(方門住大、二房,圓門內住三、四房)

青綠磁窗灰石牖,紅色磚牆相互輝映!





從圍牆經過外埕,登入門樓,上有「陳四裕」三個字,因分四大房而得名,

宅院建材多為磚、石、土、木,磚質色澤優美,大木結構多由穿斗式與抬樑式簡化而成。

大厝外埕尚存旗桿座一對,門廳外懸有「文魁」匾額一方。





並有「皇恩來北闕」、「家道振東瀛」對聯。

大廳的門楣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祖宗創業克勤克儉,子孫守成勿怠勿荒」的家訓對聯,

兩邊走廊,改為廂房,公廳內部供奉祖先牌位公媽龕。





日治末期及光復之後,陳家因產業經營不善、以及政府實施三七五減租及耕者有其田政策等

因素,裔孫不得不進行分產,並紛紛他遷各自謀生,現僅兩戶人家居住於大厝內,

因較少受到現代文明影響,大致保有原來樣貌。



古厝保存了大正、昭和年間重修時的彩繪以及書法佳作。

民國74年益源大厝經指定為第二級古蹟,民國9212月完成修復。

 






9882日起,每逢星期日對外開放參觀,




團體參觀部分則須於七天前填寫申請表。

比較過其舊貌圖片,看來整修之前是比較有古樸之風;

所有的古蹟修繕又何嘗不是如此?

 

 

 

0

2 留言

  1. 晟根 2013 年 10 月 16 日 於 下午 4:51

    我超喜歡你的貼文風格,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像你一樣!!!

  2. 晟根 2013 年 10 月 16 日 於 下午 4:51

    我超喜歡你的貼文風格,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像你一樣!!!

發表留言